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内蒙古河套优质胡杨种苗基地 

主营: 乔木 花灌木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联系方式

  • 内蒙古河套优质胡杨种苗基地
  • 联系人:郑园平
  • 电话:15334888979
  • 邮件:beidouwenbin@163.com
  • 手机:15334888979
站内搜索
 
首页 > 新闻中心 > 30年不变的胡杨情---记胡杨种植专家郑廷晨先生
新闻中心
30年不变的胡杨情---记胡杨种植专家郑廷晨先生
发布时间:2015-02-07        浏览次数:269        返回列表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新安镇羊房子村有一片400多亩的胡杨育苗圃,每年向全国各地输送上亿株胡杨苗,从这里输出的胡杨树苗在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等许多地方落地生根,孕育出成片的绿荫,使胡杨这一濒危物种在人为的力量下得以生命延续。令人意想不到的却是,这个苗圃在30年前却是一个寸草不生的盐碱滩,苗圃的主人也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林业知识、地地道道的农民。
屡挫屡败
胡杨树有着长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地千年不腐的传说,记者来到乌拉特前旗新安镇羊房子村见到了这位与胡杨结缘的农民郑廷晨。当时,他正在自己的胡杨田里精心侍弄着胡杨苗。初夏的田野里,大片翠绿的胡杨苗迎风摇摆,20多位村妇在胡杨田里锄草,嬉笑之声不绝于耳。在羊房子村村民的房前屋后不时能看到几株婀娜的胡杨树,“这都是从老郑家的胡杨树根上串出来的。”村民们说。
“胡杨树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强,是咱们国家的二级保护树种,非常适合在盐碱地和沙漠这些土地条件不好的地方种植……”见到记者,朴实的老郑象夸自己的孩子一样说起胡杨树的好。
今年59岁的郑廷晨种植胡杨由来已久。1984年,爱好读书看报的郑廷晨偶然从报纸上看到国家鼓励发展林业专业户,看到家乡大片荒芜的盐碱地,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郑廷晨萌生了林木育苗的念头。他想着“如果能育一些耐盐碱的树,既利用了土地又能发展林业岂不两全其美。”说干就干,郑廷晨在反复考量后,选择了有着“盐碱地上的劲松”之称的胡杨树在自家的半亩盐碱地上开始试种,那一年他30岁。
然而,令郑廷晨没想到的是,胡杨树生命力顽强,但种子的成活率却并不高,连续反复试验了几年,都没能育成,而家里的农活却耽误了不少。生活的负担使得郑廷晨不得不停下试验转而抓农业生产,但他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琢磨、揣寻着试验失败的原因。“有时候,吃饭中间想得忘了神,端着空碗往嘴里拨拉。”郑廷晨的家人笑言。
收获成功
让郑廷晨下定决心继续种植胡杨却是因为一场病。2009年,郑廷晨患上了严重的肾病综合征,病痛的折磨让老郑一度对生命失去了信心。就在病痛难熬的时候,他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科技频道播放的专题节目《后的胡杨林》,老郑的心灵再次受到触动,“一定要在生命的‘后’阶段圆了自己的胡杨梦,给后辈儿孙留下点绿色,留点念想。”
为了种成胡杨,他拖着病躯辗转到新疆塔里木、内蒙古额济纳旗去学习胡杨种植技术、选购胡杨种子,又买回来大量与胡杨有关的书籍进行研究。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和钱来培育胡杨,老郑拒绝住院,从药店买回药自个儿打针、输液,常常是一边吊着药瓶儿,一边看林业育苗的书籍。许多专业术语对只有小学文化的郑廷晨来说,无异于“啃天书”。可他硬是通过查资料,反复对照,向林工站的技术员请教,弄了明白。“胡杨树的生命力真是顽强,那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能存活。植物都能这样,何况是人了。”在研究胡杨的过程中,老郑深深的被胡杨树顽强、坚韧的精神所感动,油然而生战胜病痛的信心,也更坚定了他培育胡杨的决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那一年老郑首次成片种植成功了2.5亩胡杨树,而他的病也奇迹般好转。之后,郑廷晨一发不可收拾,索性承包了村里280亩盐碱地种植胡杨。他自创了大棚胡杨育苗技术,并实现了胡杨籽种自行繁育;他还在国家林业杂志上发表了《河套弱碱井水胡杨育苗试验》等多篇论文,填补了学术界在胡杨育苗方面理论论述的空白。他还自行研制了简便易操作的胡杨种植器,实现了“种树不用锹”。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农业劳动模范;全旗造林、育苗先进个人等称号;他的技术还获得了全旗科技推广一等奖。
树虽种起来了,但销路又成了问题。郑廷晨在女儿的带动下学会了上网发布信息,一台破旧的二手电脑成了他与外界沟通的窗口。很快山东、辽宁、宁夏等地的客商都来向他订树苗,他还与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签订了30亩胡杨种植合同,由他提供树苗和技术在库布其沙漠试点种植胡杨树,成活率达到90%以上。去年,他仅靠出售胡杨树苗一项便收入近50万元,多年的辛苦得到了丰硕的回报。
后继有人
绿色的事业要后继有人。在郑廷晨的带动下,他的儿子和女儿女婿也纷纷放弃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跟着他一起种植胡杨,胡杨让这些年轻人看到了绿色的希望。
绿色的事业要大家共享。胡杨树供不应求的市场行情让老郑倍感兴奋,也让许多村民蠢蠢欲动。“只要大家愿意种,我来者不拒。”热心的老郑无偿给村民们传授种植技术,并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给村民们提供种苗。他还与5户村民一起注册成立了河套胡杨专业合作社,把胡杨育苗变成了一项规模化、规范化的产业。老郑的胡杨田也成了村民们搞副业的好去处,许多村民靠在这里打短工挣到了生活补贴。
“现在市场上胡杨苗供不应求,我想带动我们村民一块把我们这里建成内蒙古河套地区胡杨种苗基地,为各地种植胡杨提供充足的苗源,使胡杨种植范围更加广泛。”站在郁郁葱葱的胡杨树下,郑廷晨踌躇满志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