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国著名的观赏植物和传统花卉,树大花美,为庭园中名贵早春花木,栽培历史悠久。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花枝开展。叶互生,倒卵形,尖端短而突尖。花大,单生枝顶,白色有香气,等片与花瓣相似,每三片排成一轮,呈钟状。聚合果圆筒状,红色至淡红褐色,果成熟后裂开,种子具鲜红色肉质状外种皮。 同属植物我国有30余种,均为优美的观花树木,各地常见栽培的有:白玉兰、红玉兰、黄玉兰、如意玉兰、二乔玉兰等。
红玉兰花的寓意有很多,但是像我们一般常见的有两种。第一种:它的寓意是感恩的意思;第二种:它的寓意是对待爱情至死不渝。另外,它的象征意义也很多,比如我们常见的有:象征着一种纯洁的爱情、象征着一种诚挚的友谊等。
红花玉兰为木兰科玉兰属植物。在讲红花玉兰之前,想先来探讨一下玉兰属植物的历史、文化及应用,想必对红花玉兰的推广应用也有借鉴意义。
玉兰属植物树形优美、花大艳丽、高洁典雅,且芳香袭人,是我国著名的早春花木,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皇家贵族及文人雅士。
据了解,自春秋战国至清朝,玉兰都是布置宫庭绿化必不可少的植物品种。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便于京都长安的骊山附近以举国之力营建阿房宫和上林苑,大兴土木,广种花果树木,所引种花木中即包括木兰。从唐代开始,玉兰、海棠、牡丹、石榴合缀成 “玉堂富贵多”,形成了中国皇家园林特有的荣华富贵的景象。清朝乾隆皇帝为庆贺其母后寿诞,在清漪园(颐和园前身)大兴土木,栽植大片白玉兰和紫玉兰,花开时节,有“玉香海”之称。
玉兰作为“佛家花”的历史也由来己久,其与银杏、松、柏等同为寺庙园林中的常见树种,早在唐宋时期便被广植于寺庙之中。如北京大觉寺的古玉兰花开时吸引众多游人前往观赏。
历代以来有关玉兰的诗词文赋更是数不胜数。早的应该就是屈原的《离骚》了,“朝寨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仍为今人吟诵之佳句。而作为一代名君的康熙面对皇苑中雪涛云蔚状的玉兰花景更是诗兴勃发,其《玉兰》诗云:“琼姿本自江南种,移向春光上苑栽。试比群芳真皎洁,冰心一片晓风开”,抒发其作为千古一帝指点世间万物的帝王情怀。
玉兰十八世纪末传入西方。英国探险家和博物学家约瑟夫·班克斯爵士,在牛津大学求学之后,到处旅行,收集植物和博物学标本, 1789年他将白玉兰引进英国。次年,第三代波特兰公爵、英国第15任和20任英国首相威廉·卡文迪什·本廷克把紫玉兰介绍到英国。自此以后,玉兰花的其他品种也陆陆续续引进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