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红叶从何而来
香山赏红叶有着如何的历史?在香山公园工作了34年的香山公园园长张渝丽介绍,独特的“北京湾”地形成就了香山红叶,北京从东南平原到西北山区地势逐渐升高,地形分为平原区、浅山地区、深山岭,依据海拔高度和气温不同,红叶自西北山区至东南平原渐次变红,观赏期可从9月下旬起到11月中旬后,长达近两个月。而处于西山中的香山更有着不同于城区的小气候,其不但因为海拔高气温与城区有着3到4℃的差距,利于红叶逐渐变红,形成了今天香山公园“色彩斑斓”、“如火如荼”和“万叶飘丹”三个阶段,还因为处于“湾”之中,少受大风侵扰,更因有砂岩、页岩、砂页岩等适宜黄栌生长的土壤,成就了香山红叶。
香山红叶为何有名
在历史上,北京的小西山泛指西山八大处的翠微山、平坡山、卢师山。三山所延之香山、玉泉山、万寿山、百望山等山峰,是临京都近山地。“小西山”位于都门乾位吉地,上风上水古迹荟萃,人杰物华,文化悠久。八百年前的“燕京八景”中的居庸叠翠、西山晴雪、玉泉垂钓均在小西山上。元朝时期的“宛平八景”中的退谷水源、山轩御笔、竹墅清秋、西湖莲径等天造于小西山。清代名冠九州的“三山五园”:圆明园、畅春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等均为“借得西山秀,添来景物新”的皇家园林。
小西山是京城文化的发源地,在没有北京城之前,小西山已形成了它独特的文化体系,小西山有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加上得天独厚的山水条件,古往今来一直是文人骚客、达官贵人的吟咏之所,憩息之地,归葬之域,诞生画家的风水宝地,也是佛教的文化中心。正因为如此,西山成为北京的旅游胜地。十月的香山红叶就成为北京著名的一大景观。
乾隆一手造就十万黄栌
香山红叶以黄栌树为主,黄栌在中国的原产地是西北和南方,非本地树种,在北京“生活”了200年后,黄栌已经是乡土树种了,但在200年前,是谁打下了今天香山红叶胜景的基础?其实,香山开发,始于金代,以后历代皆有扩建,但在乾隆之前,并无香山红叶一说。直到乾隆十年(1745),这里定名为静宜园,情况才发生了改变。
乾隆喜欢爬山,曾165次登上香山。乾隆喜欢香山,传说是因为它山顶似香炉,很像江西庐山的“香炉峰”,香山之名亦由此来,但这个说法并无实证。还有一种说法称,山上杏花颇多,开放时香气四溢,故称香山。
乾隆以后200年,香山的黄栌树越种越多,已接近10万株。风景更加雄壮震撼,一般说来,香山红叶,特指黄栌,香山公园有黄栌十万株,号称“十万黄栌尽染”。黄栌的个儿,一般可长到5米左右。夏初开花时,圆锥状花序上的小花呈黄绿色,孕花的花梗伸长后成为紫红色或粉红色的羽状毛,团团而簇簇,像那轻柔飘动的薄烟,这才又有“烟树”的美名。黄栌叶片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等,天气转凉叶绿素停止合成后,叶片中的花青素、叶黄素、胡萝卜素色彩显现,叶子绿色渐褪,慢慢变成红色,这才造就了一片美景。其实,不仅是北京香山多黄栌,在山西、山东、河北等地,也曾大量种植黄栌,但都没有成香山黄栌这样的“气候”。
如今的香山,红叶不仅只是黄栌,也有其他树种的功劳,目前红叶树种已经发展到7个科13个树种,总株数达12万至13万株,种植面积约160公顷。如火炬树,秋天果穗红艳如火炬,秋叶鲜红,香山约有5000株。槭树属红枫,叶片儿常年红色或紫红色。此外还有柿子树、卫矛、紫叶小檗、紫叶李、荀子、迎红杜鹃、扶房藤等。一到秋季,或可观叶,或可观果,都为香山的秋天添了美丽。今年,香山入选世界24大名山,与阿尔卑斯山等世界名山齐名,也成为继庐山、泰山、黄山、峨眉山之后又一加入世界名山协会的中国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