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统一中国后,成为清代的全盛时期,他修建禁中三海,又建静明园、畅春园、万春园和热河避暑山庄等。乾隆登位后,效法康熙,此人能书善画,又喜欢游览风景名胜和园林。他曾六下江南,所见江南一些好的风景和园林建筑的重要景观,都仿制建造在宫苑中。他大兴园林工程,几乎把所有清代的离宫别苑都加以改建修饰。
康熙在位六十年,期间修建圆明园的工程一直未停过,后又雍、乾、嘉、道、咸五朝,一百五十年的经营,建成了我国历代王朝前所未有的、世界园林史上奇迹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清代帝王还广收古今中外珍贵文物藏于园中,使风光绚丽的园林,同时成为宏伟壮丽的博物院。
乾隆在《圆明园图咏》后记中,曾得意地写道:“规模之宏敞,丘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观止……。到过圆明园的一位法国天主教士,曾称赞圆明园为“万园之园’。
可惜这座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园林艺术杰作,宏伟壮丽的圆明园,世界上最豪华的瑰丽宫苑,却在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侵略者攻进北京,闯进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抢劫。尔后,又在1860年的10月18日清晨,英国的一个骑兵加强团进园纵火,全园顿成火海,火势三日不止。在短时间内,这个应用了无数的工匠、人力修建而成的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圆明园,被焚掠殆尽。宏伟美丽的园林,已经变成灰烬,它不仅是损失了园中所藏中国历代珍传的文物和各种金器珠宝,更重要的是毁坏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明园,这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和创伤,这在人类文化史上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也深为世界人土所婉惜。
圆明园的兴起到被英法帝国主义毁坏,从园林建设这一个侧面也是清朝的兴亡史。显然清政府也想修复它,但始终未能如愿,这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穷民穷有关。
清朝皇家园林的另一代表作,是位于北京西郊10公里处的颐和园,颐和园是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大部分组成,明代有西湖之称,曾在此建园静寺。清乾隆时期,在此挖湖堆土于湖东岸成为东堤,以此蓄湖水,改名万寿山、昆明湖。在国静寺旧地建大报恩延寿寺,又置亭、台、楼、阁、轩、榭之后,易名清漪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被毁。光绪十四年(公元1887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重修之后,改名颐和园。这座占地290公顷的大型天然山水四林是中国最后的一座皇家园林,慈禧太后曾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朝政,因此颐和园具有“宫”和“苑”的双重功能。在园林景现的组织上,圆明园有三个建筑区,福海四周建筑区,后湖以北的建筑区,前湖周围的建筑区。这三个建筑区结合地形和水系,巧妙布置。有的四面临水,犹如江南水乡;有的湖山对景,明快舒畅,如南屏晚钟等景;有的正面临水,以水取胜;有的就低地而构,造成山岗环抱之势。这种天工的造化与人工相结合,使自然更美。
圆明园非常注意与环境的和谐协调,在红花、绿树、湖光、碧池、溪涧、山色、曲径、白云、蓝天之中,点缀着亭、台、楼、阁的建筑。宫殿建筑金瓦红墙、壮丽宏伟;有的建筑轻巧绚丽,而其中德买卖街则喧若闹市;北远山村酷似乡间;海岳开襟宛如蜃楼;丽蓬岛瑶台则胜似海外仙境;琉璃宝塔金壁辉煌;九孔石桥朴素大方。圆明园由于整个布局毫无生硬拼凑的感觉,园林建筑与环境气氛和谐,景物协调,因而符合清代帝王的“宁神受福,少屏烦喧”及“而风上清佳,惟园居为胜”的思想要求。
圆明园的特点一是水景丰富,它以福海和后湖作为造园的中心。单是福海,这一片水面就占去了将近三分之一的面积,沿着水面的岸边,构置建筑景观,因水成景,形成波光浩淼,景色优美的重要水区。二个重要的特点是建筑类型多。一是宫殿式建筑较多,而且多是左右对称的布置,如正大光明殿、大定门、左右朝房、安佑宫、淳化斋等,又都是比较重要的建筑物;二是宗祠寺庙建筑,如关帝庙、正觉寺、舍己城等,三是仿造南方园林风景的建筑,多是环山绕水的布置,是比较成功的;四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出现了西洋楼,这是皇家宫苑中的先例。
现存皇家园林最大的是避暑山庄,清初这里还只是帝王狩猎途中的一座行官。由于这一带地区峰奇水美,气候宜人,又离京城较近,自康熙四十年(1701年)起,开始营建大型离宫别馆。至乾隆年间,在山峦连绵起伏,松林苍郁的自然山地,建成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宫苑。整个山庄西北高东南低,东南有泉水聚集的湖泊和平地,西部及北部是地势起伏的山丘,这里林木茂密。山庄的湖水总称塞湖,在广阔的湖水区四周,群山环抱,宛如天然画屏。常年不断的默沁、汤泉等温泉和茅沟河、赛音河河水,滋润着漫山的林木花草,寒冬不结冰,夏日凉爽宜人。
清代皇帝选择这块山常绿、水常清、天常蓝的地方作园址,充分利用热河泉源和数条山涧,因地就势,加以人工穿凿,形成镜湖、澄湖、上湖、下湖、如意湖等水景区。其间又用杨柳依依的长堤或桥相联,形成水面的深远、曲折、含蓄、多变的园林艺术意境。又叠石堆山于湖中,构成了月色江声洲、如意洲、金山洲等众多的洲与岛,丰富了水面的变化与层次。随着水面的曲折变化,将楼、台、亭、榭等,或倚岸临水,或深入水际,或半抱水面,或掩映于绿树鲜花丛中,皆以因水成景,因水而秀。而那热河泉水,蒸汽弥漫,更为奇雾。雨中山庄,湖光浩淼,更有魅力。
避暑山庄湖洲区中的重要一景金山,三面临湖,一面溪流。山石堆叠,峭壁峻崖,层层斜上,山势雄奇秀丽,构成湖区极为重要的高视点和构图中心。山上楼阁,下筑亭台,临湖背山,环如半月,波光岩影,佳丽异常。整个布局紧凑而有韵律。在人工金山岛这个有限的面积中,有不同的层次和变化的空间,而苍松翠柏几株,又突破了平野横空之感。在远望金山之景的观赏线上,前有波平如镜的湖面与清幽浓重的金山倒映,后有溪水,远处真山淡雅清晰,成为前景金山的余韵,而金山则又为远景的序曲,形成了一种有前奏,有高潮,有余韵的强烈的节奏感,给人以极好的艺术享受。
在宫宛园林中,许多造景皆模仿江南山水,吸取江南园林的特点。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是模仿无锡寄畅园;后湖的苏州街,是模仿苏州江南水乡风光;昆明湖上西堤六桥,是模仿杭州西湖苏堤六桥;承德避暑山庄的小金山,则是模仿镇江金山寺的金山亭;避暑山庄的烟雨楼是模仿嘉兴南湖的烟雨楼;文津阁是仿宁波天一阁等。圆明园中的许多景点与题名也多直接套用苏抗的园林景观题名,如“平湖秋月”、“三潭印月”、“雷峰夕照”、“狮子林”等等。众多的景与题名,也都与江南著名园林艺术的景与题名对得上号,多处模仿江南园林的设计构思,或具体的布局手法。
不管是专供以宴为主的内苑北海,还是以清代皇帝“避喧听政”、“避暑还凉”的圆明园、热河避暑山庄、颐和园等,都有帝王受理朝政的宫殿以及朝署值衙,作为大臣视事的功能作用。以上类型的园林,我们都统称它为皇家园林。皇家园林的艺术特点也就在于:存山淡冶如笑,宜游;厚山青翠欲滴,宜观;秋山明净汝妆,宜登;冬山惨淡好睡,宜居。几百年间,北京除修建过规模宏大的帝王宫苑外,还兴建了大量的宅园。明清时期,城市宅园发展较快,其中著名的私家园林有五十余处,清朝时期有一百多处。如有名的北京恭王府邸园,至今还保存得比较完整。又因为它有“大观园”之疑,更引起人们的重视。
明、清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成时期,此时期除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之外,封建士大夫们为了满足家居生活的需要,还在城市中大量建造以山水为骨干、饶有山林之趣的宅园,作为日常聚会、游息、宴客、居住等需要。封建士大夫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之中或近郊,与住宅相联。在不大的面积内,追求空间艺术的变化,风格素雅精巧,达到平中求趣,拙间取华的意境,满足以欣尝为主的要求。其中江南的私家园林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江南私家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江南一带河湖密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有玲陇空透的太湖石等造园材料,这些都为江南造园活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皇家园林一般总是带有均衡,对称、壮严豪华以及威严的气氛。而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并与住宅相联。占地甚少,小者一、二亩,大者数十亩。在园景的处理上,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较大的变化,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区和游览路线。常用粉墙、花窗或长廊来分割园景空间,但又隔而不断,掩映有趣。通过画框似的一个个漏窗,形成不同的画面,变幻无穷,堂奥纵深,激发游人探幽的兴致。有虚有实,步移景换,主次分明,景多意深,其趣无穷。
如苏州拙政园,园中心是远香堂,它的四面都是挺秀的窗格,像是画家的取景框,人们在堂内可以通过窗格观赏园景。远香堂的对面,绿叶掩映的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亭的四周遍植腊梅;东隅,亭亭玉立的玉兰和鲜艳的桃花,点缀在亭台假山之间;望西,朱红栋梁的荷风四面亭,亭边柳条摇曳,春光月夜,倍觉雅静清幽。国内植物花卉品种繁多,植树栽花,富有情趣,建筑玲珑活泼,给人以轻松之感。
巧于因借是江南园林的另一特点,利用借景的手法,使得盈尺之地,俨然大地。借景的办法,通常是通过漏亩使国内外或远或近的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给有限的空间以无限延仰,使人游来意无免有时也用国内有国,大国包小国,造成空间多变,层次丰富,这种园中之园,又常在曲径通幽处,在你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队却又“柳暗花明又一村”,使之产生“迂回不尽致,云水相忘之乐”。有时远借他之物、之景,为我所有,丰富园景。
江南私家园林大都是封建文人、士大夫及地主经营的,比起皇家园林来可说是小本经营,所以更讲究细部的处理和建筑的玲珑精致。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室内普遍陈设有各种字画、工艺品和精致的家具。这些工艺品和家具与建筑功能相协调,经过精心布置,形成了我国园林建筑特有的室内陈设艺术,这种陈设又极大地突出了园林建筑的欣赏性。
如苏州留园的楠木厅里,家具都由楠木制成,室内装饰美观精致、朴素大方,形成了一个欣赏性的典雅的室内环境。室内布局一班都采用习惯的对称手法,墙壁上的字画挂屏以及室外的石案、石墩等,也部采取对称的布局,在重复中富有节奏。室内外装修与家具陈设品均以枣红、黑、栗壳等三色为主要色调,从而与园林其他部分的紫青色、白色相调和呼应,体现了园林建筑室内外设计的宁静要求。这恰恰与皇家宫殿建筑追求豪华壮丽,用大红大绿的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
楹联、诗词、题咏与园林相结合,利用文学的手段深化人们对园林景色的理解,启发人们的想象力,使园林更富有诗情画意的手法在江南园林中也是极为成功的。造园匠师们善于用文学上形象思维的艺术魅力来美化园景,厅、堂、亭、谢上的楹联常常是赏景的说明书。如拙政园中《海棠春坞》指的是庭内种有海棠的小院,宜春日小憩;《荷风四面》亭指的是四面临池的小亭,宜夏夜纳凉;《待霜》亭周围遍植桔树,宜深秋登临;《雪香云蔚》亭附近遍植腊梅,宣冬日踏雪。文联辞对兼有书法之妙,更引入欣赏。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意境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木的有机统一。与一般艺术不同的是,它主要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成功的园林艺术,它既能再现自然山水美,又高于自然,而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