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西北苗木网

避开春季施肥“六大雷区”

   发布日期:2020-04-28    
核心提示:没有谁能阻挡春天的脚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被有效控制,多数省市区新增病例连续为零,各个行业也开始陆续复工。春季园林养护有一

没有谁能阻挡春天的脚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被有效控制,多数省市区新增病例连续为零,各个行业也开始陆续复工。春季园林养护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不能缺少的,那就是“施春肥”,今天我们就谈谈如何避开春季施肥的“六大雷区”。

第一个“雷区”:春肥不重要,施不施都一样!

有句俗话这样讲,“秋肥是金子,冬肥是银子,春肥是破铜烂铁”!

为什么呢?一是认为春季开花长梢更多消耗的是树体本身的营养,不用施肥;二是认为秋季施肥那么多,春季还需要再施肥吗?三是认为春季温度不高,树木根系没有恢复活性,施肥也吸收不了营养;四是疫情刚过去,开工后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今年就不施肥了吧!

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是对春肥的作用不够了解。春肥重要作用之一:可以有效缓解冻害,而遭受冻害的植物枝干在春季迅速升温之后,非常容易诱发流胶、腐烂等,所以春季施肥可以有效地为遭受冻害后的苗木保活、生长起到关键性作用。

春肥重要作用之二:春季万物生长,园林植物中多数植物都要开花,花期是极其消耗树体营养的,而春季施肥恰恰可以为园林景观中花期的延长起到关键性作用,也可以为花期后树木生长储备营养。

春肥重要作用之三:春季温度在不断攀升,且雨水较多,土壤水分充足且雨水流失最少,湿润的环境可以有效促进根系对肥料的吸收,施肥效果也尤为显著.

春肥重要作用之四: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但土温达到3℃到4℃时,根系开始生长,并且植物萌芽至4月下旬为根系生长的第一个高峰,且这个高峰发根很关键,根系的好坏决定一株树地上状态的好坏,也是很多新栽植1年左右的树木在一个年度中生长状态好坏的关键。往往这个时期错过了春肥,却要在夏季的时候使用吊袋液来补救,那是得不偿失的。

第二个“雷区”:不明原因病虫草害,只因“肥”起!

有机肥价格低廉是某些时候施肥的第一选择,或者是不可缺少的选择。但是有机肥选择要慎重,我们最常见的有机肥有鸡粪、羊粪、草炭土等,有机肥对土壤的改良和疏松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有机肥有几个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第一,各类营养元素含量很低,这样就不能满足植物旺盛生长急需的营养。

第二,质量良莠不齐,目前鸡粪一类的有机肥大多数烘干而成,并没有经过有效的腐熟,携带虫卵较多,极易导致后期虫害暴发。而食草动物有机肥,如果购买到没有经过处理的肥料,粪便中的杂草种子会衍生出后期的除草问题。所以在购买时,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我们要购买到好的有机肥,不让其为后期植物的“病虫草害”发生留下隐患!

第三个雷区:选“肥”只看植物,不看“土壤”!

我们在施肥时,很多人会考虑植物的种类、生长情况、缺肥情况,但是把土壤情况放在第一位的很少。

而事实情况是“肥土”不分家,土壤情况严重影响到肥料的吸收利用和植物的生长。如果土壤板结不严重,根系良好,可以选用含有机质的肥料如“乌龙珠”来进行施肥;如果土壤板结严重,根系生长环境恶劣,那么就要选用一些含有微生物的菌肥如“沃园”来进行施肥,这样才能利用微生物有效地改良土壤环境。

第四个雷区:施肥离根够近才有效!

施肥只嫌离根远,只怕根系吸收不上营养,离树干不足20厘米,更有甚者施到树干根颈部。结果往往会由于施肥太近,过于集中,造成肥害,叶片发黄后脱落,严重者将根系烧坏。

有句谚语说“宁可让根系去找肥,莫让肥寻根”。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施肥过近容易造成肥害。建议栽植多年的树,施肥须在树冠垂直投影外缘为宜,这个位置毛细根最多,对肥料的吸收最好,施肥深度须在30厘米至40厘米为宜。如果栽植时间短的树木,施肥更要注意,施肥不能过于集中,如果把握不好用量,可以使用“植物壹号”等液体肥料进行浇灌。

第五个雷区:单点施肥浓度大肥效就会好!

在园林树木施肥上,我们一般采用穴施、沟施的居多,但是不论穴施还是沟施,只是把肥料简单地在穴中、沟中一撒就掩土,从某中程度上讲肥料是相对集中的,并不利于根系对肥料的吸收,甚至会造成肥害。

建议将肥料与土混合均匀后,进行沟、穴的回填,提高各个土层根系的吸收率,还不会造成烧根。

第六个雷区:施肥不管水的事儿!

如果只施肥,不考虑水的问题,在干旱环境下,肥料利用率会降低。

水肥不分家,水是肥的载体,不论是撒施、还是穴施、沟施,水有利于肥料的融化,促进树体的吸收利用,以及在树体内循环。

春季乍暖还寒造成的低温冻害

施肥离根系太近容易造成肥害

树冠投影处打孔施肥

检查根部土壤状态施肥

春季施肥促返青生长

 
 
免责声明: 如果本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西北苗木网的图/文等稿件,均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观点,仅供参考。他人从本网转载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