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芦荟的简介
芦荟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簇生、大而肥厚,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等,色呈红、黄或具赤色斑点,花瓣六片、雌蕊六枚。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
二、芦荟的种类
芦荟的种类很多,大约有500多个品种。通常将芦荟划分为十大类:木本芦荟、单茎芦荟、多茎芦荟、灌木芦荟、藤本芦荟、无茎芦荟、斑点芦荟、斑纹芦荟、矮生芦荟、草芦荟。野生元江芦荟在中国国自然分布范围较广,对中国国乃至世界芦荟的历史与变迁、芦荟的生态环境研究等方面都是较为宝贵的资源。
三、芦荟生长的环境要求
1、土壤
养殖芦荟的盆土应具有排水、保水、透气和蓄肥的良好性能,排水透气性不良的土质会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烂根坏死,但过多沙质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使芦荟生长不良。常用的盆土配方是:腐殖质、园田壤土、河沙的比例为2:2:1,也可用木屑或熟煤灰代替河沙。此外,盆土要求比较清洁卫生,栽植前可用必灭速等对土壤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2、光照
芦荟需要充分的阳光才能生长,除了初植的芦荟不宜晒太阳(养殖半个月左右的),只能在早上见见阳光外,其它时间可多晒太阳,晒得多才越生长得好。
3、温度
芦荟怕寒冷,因其原本长期生长在终年无霜的沙漠环境中。在室温5度时时芦荟停止生长,零度时,生命过程会发生障碍,芦荟养殖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5℃,湿度应为45—85%。
四、芦荟浇水的方法
芦荟被称为“旱不死的植物”,所以不浇少浇水一般影响不大,但如果土中积水,就会导致根烂淹死。冬季里可15到20天浇一次水,可适当增加叶面喷水,尽量少浇水,保持盆土干燥;春季,一般5到7天浇一次水,浇水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夏天,需要2到3天浇水一次,还应注意少受烈日暴晒,减少水分的损失;秋季的芦荟浇水方法基本与春季相似,同时要使盆土有干有湿。
在芦荟返青生根以前不宜多浇水,浇水的时间一般都以清晨和傍晚为好,水温以接近盆土温度为佳,切记盆栽芦荟,宁干勿湿。
五、芦荟施肥的方法
芦荟对肥料的要求不高,但缺肥也不利于其生长。生长旺季可追肥4—5次腐熟的20倍液肥。如在栽种时施入足量的基肥,生长季节可不用施肥。基肥可用腐熟的豆饼肥等有机肥。基肥的施用量为盆土的1/10。每年春暧生长季节追3~4次液肥,夏秋不要追肥,否则茎节过长,叶片稀疏,易倒伏。
六、芦荟的繁殖方法
1、扦插法:春季3月至4月间进行,剪取生长健壮老株顶端作插穗,插条长10厘米至15厘米,剪去基部两侧叶,放在阴凉处2天至3天,待切口稍干,插于培养土中,保持盆土湿润,20天至30天生根。
2、分株法:每年春天换盆时,将幼株从老株上拨离下来,另行上盆栽植。新上盆幼株要控制浇水,夏季放在室外通风、半阴处,每天下午浇水,冬季保持5℃以上的温度,放在室内干燥有阳光的地方,才能生长良好。
七、芦荟的修剪方法
芦荟剪枝称之为“砍头”。
1、选中要砍头的位置后剪切。
2、将切下的头去掉基部的2到4片叶,方便切下的头扎入土壤生根,切头后的基部留在原盆中不动。修剪完毕后放在通风的位置晾根。
3、将伤口愈合的头部插入新的土壤中,头部就会重新恢复紧凑的美样。
掰下的叶子用于叶插,每片叶子都孕育一个新的生命。砍头后的老根由于去除了顶端优势,会发出许多的侧枝,形成多头。
八、芦荟的上盆和换盆方法
1、上盆即载种到盆中,上盆应在春夏季进行,冬季不宜上盆,温度太低,不利于新根发生。上盆前可在盆底先放一块碎瓦片,压在盆底的透水孔上,既能保持排水,又不会将盆土漏出。上盆时,先把芦荟苗在盆中央放正,尽量让根系 舒展,填土覆盖根部后,再轻轻将苗向上提一提,并稍微压实,使根上下左右与盆土紧密接触,再将盆土加至与盆沿保持2~3厘米为止,注意尽量将苗扶正。最后慢慢向盆内浇透水。值得注意的是,刚上盆的芦荟不要让阳光直射,以免失水和养分过度消耗,宜放在半荫处养护,待苗生根以后才能多照阳光。
2、盆栽芦荟养殖一般1~2年就要换盆一次,每年春天4~5月和秋季9~10月进行换盆为好。在换盆时要保持完好的土团,尽量不伤根系。换盆以后,还需放在半阴处养护一段时间,在完全缓苗后再移到有阳光处养护。
九、芦荟叶片变黄的原因及救治方法
1、浇水过多,盆土积水久湿,造成土中缺乏氧气,导致部分须根腐烂,因而吸水、吸肥能力减弱,引起嫩叶变成淡黄色,花叶也相继逐渐变成暗黄色。救治方法:发现后应立即控制浇水、停止施肥,并经常松土,使盆土透气良好。发病严重的,需要将整个土地从盆中脱出,置于干土堆中,使水分迅速渗出,待下垂的枝叶复原后再重新栽入盆中。
2、施肥过多,特别是施氮肥过多而又缺乏磷、钾肥时,容易引起叶片变黄,表现为新叶肥厚,叶面大都凹凸不平,老叶逐渐变黄脱落,严重时叶尖干枯,甚至整个叶片焦黄。救治方法:遇到此情况应立即施肥,增加浇水量,让肥料从排水孔流出,或立即倒盆,去掉部分陈土,并用水洗冲土坨,换上部分新的培养土,再将植株重新栽入盆内。
3、日照过强或者不足。可以把变黄的部分剪掉。
十、芦荟的病虫害防治
1、锈病
症状:肉质叶上产生黄褐色病斑。夏孢子堆生在表皮下,裸露后呈红褐色,粉状。冬孢子堆生在表皮下,破裂后呈黑褐色。
发生条件: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平均气温27℃-32℃,天气多雨,湿度大,锈病会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
2、褐斑病
症状:芦荟褐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墨绿色的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凹陷,呈灰褐色或红褐色,边缘有水渍状坏死晕圈。发病后期,病斑上会产生成堆的黑色颗粒,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害发生严重时病斑密布,导致叶片腐烂。
防治方法:
(1)选栽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均衡氮、磷、钾肥。做好通风透气,降低田间湿度。
(3)清除菌源。及时清除田间发病较严重地病株、病叶,将其深埋,并对发病区土壤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消毒。
(4)药剂防治。苗期喷洒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15-20天喷1次,1年内喷3-4次。
3、叶枯病
症状:多从叶尖或叶缘产生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半圆形干枯,病斑皱缩,中央灰褐色,边缘具水渍状暗褐色的环带,后期病斑上生小黑点排列呈同心轮纹状。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防止该病向无病区扩散。
(2)选用库拉索、中国芦荟、木立芦荟等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3)采用组织块繁技术,提供无病优质种苗。
(4)芦荟忌湿怕冷,注意科学用水,合理施肥,注意磷钾配合使用,增强抗病力。
(5)发病初期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1100倍式波尔多液、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十一、芦荟花盆的选用
盆栽芦荟最好用泥盆,不宜用瓷盆和塑料盆,因为透气性差,易烂根。用新盆前应用水浸透,否则上盆后浇水不易把盆渗透,半干半湿的盆壁会伤新根。
十二、芦荟的水培方法
1、从土培芦荟的根颈部旁切割带有根系的子株,把芦荟子株的根系洗干净后晾干切口,定植于透明容器中。为了便于固定芦荟根系,可以加入一些基质,注入清水至芦荟根系2/3处即可。
2、选取株形小巧的土培芦荟,挖出整株,通过洗根法洗净芦荟根部,然后定植于透明容器中,注入清水至根系2/3处。注意要将新植入的水培芦荟放在阴凉背风的地方,每2-3天换一次水,发现烂根要及时及时剪除,大约1个月后就能长出新根,水培芦荟的新生根能白促涨,极具观赏性。
十三、芦荟的风水作用
1、芦荟能吸收甲醛,它能够刺激人们的呼吸中枢,从而使人保持较长时间旺盛的精力和身心健康及调节愉悦的舒畅的情绪。
2、芦荟还有改变空间风水的作用。一个空间貌似不能改变风水,但实际上不然,在里面放在芦荟,芦荟吸收了里面的废气和负能量,空气中剩下的就是有利于人生活和生存的空间。
十四、芦荟的四季养护
1、春季
适合布置在东、南、西朝向阳台上。芦荟栽培管理较简单,保证充足的光照和控制土壤水分是栽培的关键。春季换盆,植株较小时一般每年换盆1次,较大株可2~3年换盆1次。盆土最好使用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较耐盐碱。因芦荟对肥料的要求不高,可施人足量的基肥,生长季节不用施肥。换盆成活后放置在阳光充足而又不淋雨的地方培养,也可布置于室内窗台上。当室外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即可移至阳台外挂架上培养。
2、夏季
适合布置在东、南、西朝向阳台上。夏季是芦荟的生长旺季,应注意水肥的供应。阳光较强时应适当遮去中午的光照。芦荟不能与喜湿的植物放在一起培养。开花时不使土壤过干即可。
3、秋季
适合布置在东、南、西朝向阳台上。挤秋季保证充足的光照,适当浇水。芦荟不耐寒,气温下降后应及时移人有光照的封闭阳台内,注意控水,使盆土干而不燥。
4、冬季
适合布置在东、南、西朝向阳台上。芦荟不耐寒,最低气温不得低于5℃,此时芦荟生长处于停滞状态,应保证充足的光照,土壤应干而不燥,空气湿度不能大。放置于气温较高的环境中时(15℃),芦荟不会休眠,依然缓慢的生长,应注意补充土壤水分,保持充足的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