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西北苗木网

白灵菇怎样管才能结好菇

   发布日期:2012-02-25    

  
  白灵菇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种类,出菇阶段的特点是子实体形成慢,且不易培育成商品性状优良的个体,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技术建议,供种菇户参考。

  一、出菇时机与出菇前冷处理

  白灵菇是一种中温发菌、低温出菇的菌类,但低温下能否出菇又与菌丝是否经过持续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有关,这种刺激是决定菌丝的生理状态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方面,春出菇与秋出菇不同,春出菇的菌袋已经经历低温刺激,所以在菌袋发满菌后即可开袋出菇;秋出菇的菌袋,发菌时气温高,到菌丝长满时气温虽已降至出菇适宜温度下,但缺乏低温阶段的刺激,常出现开袋后久不出菇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在日最高气温稳定在22℃以下时,于夜间加大菇房通风量,对菌丝进行持续20~25天的低温刺激后再出菇。

  二、出菇管理

  1.松口催蕾:将经低温处理的料袋微开袋口,两头出菇的菌袋还要沿袋长方向拉扯袋端,使塑料膜与料端面产生间隙,形成既通气又保湿利于菌丝扭结现蕾的小气候,此时菇棚加湿至80%~85%。注意,提早制作的出菇袋,因经历夏秋长时间高温,可能在菌袋周身形成一层麻脸状厚菌皮,遇到这种情况,开袋后需要用铁耙将菌皮划破乃至揭去,否则会出现畸形菇或不能正常出菇的情况。

  2.撑口挽袋:时机把握在已形成的原基小米粒大小时开始,幼蕾长至黄豆粒大小时结束,袋口要渐次撑开挽起,这样一般每袋虽有多个原基,但仅发育快的一个成菇,其个体大且菌盖、菌柄比例正常,商品性状好,如果晚至菌柄已开始伸长生长时再挽袋,就会形成柄长帽小菌褶发育不良的畸形菇;如果在菌丝未扭结时开袋,原基就难以形成,造成出菇推迟或在料袋缝隙处成菇,不但难以管理还会产量低下。若已长成多个幼菇,可选择一个菇形正的留下,其余剪去。

  3.温度控制:催蕾期必须处于8℃~15℃低温期,这样再经20~25天才在料端面形成稀疏的原基。否则,即使其它条件合适也不形成原基。菇体生长期间,棚温最高不要超过20℃,相对较低的温度还能使子实体洁白致密。

  4.湿度控制:菇房湿度在松袋催蕾期应稍低,在80%~85%之间,这样袋内湿度就处在90%左右,一方面满足现蕾需求,另一方面又不致过高造成菌丝徒长和污染。撑开袋口后,湿度应保持在85%~90%以上,随着菇体的增大,湿度可降至80%左右,这样虽导致菌盖皱裂,但菇体含水量低耐贮性强。注意喷水时不要直接喷在子实体上,否则导致子实体黄变。

  5.通风控制:保持空气新鲜即可。撑口挽袋时期更应注意,若通风不良再加上换袋过迟就会形成只长柄不长盖的畸形菇。

  6.光照控制:白灵菇子实体形成阶段需要散射光。菇体发育阶段的光照需要一般随调温控制时的覆盖物揭盖或自通风口进来的散射光就能得到满足。

  7.采收:白灵菇一般是先长菌柄,后长菌盖。判断白灵菇是否达到生理成熟的标志主要是看有无孢子开始弹射散落。白灵菇生理成熟的特征是具有正常菇体的朵形,菌盖舒展,边缘内卷而尚未完全展开展平。采收时,用手抓住菇柄旋转拧下,用锋利的小刀切去菇柄上的培养料即为成品。

                                                                                                        ( 来源:河北科技报 作者:王朝江 )

 
 
免责声明: 如果本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西北苗木网的图/文等稿件,均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观点,仅供参考。他人从本网转载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