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安排栽培季节。白灵菇为中、低温型菌类,目前人工创造反季节栽培条件成本高,难易推广,因此,能二潮出菇的菌袋必须在早秋制做,以使第一潮菇发生在元旦前后,从而给予二潮出菇留有宽余的时间,在翌年3月底出二潮菇。所以合理安排栽培季节是实现二潮出菇的关键。
2、保证培养料营养充足。适宜西北山地生长的红豆草、苜蓿等豆科植物茎秆富含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将其粉碎成0.50厘米左右的粗草粉再加入其他附加料可做白灵菇理想的培养料。适宜的培养料配方为:红豆草粉700千克、棉籽壳300千克、玉米面100千克,麸皮150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石膏20千克、生石灰20千克、磷酸二氢钾2千克、50%多菌灵1千克、水适量。为了使菌袋出二潮菇时酸碱度保持适宜,配方中适度增加了石膏和石灰的用量,培养料含水量也要略高一点,以60%-65%为宜,实践证明,培养料含水量适度偏高,虽菌丝吃料稍慢,但菌丝却较为强壮,更有利二潮出菇。
3、严把制袋发菌关。为了使配制后的培养料不变性,养分不致散失,应当日装拌料,当日袋灭菌。用折径18厘米、厚0.04厘米、长34厘米的低压聚乙烯袋装料,扎紧两端袋口,常规灭菌后,待料温降至30℃时接种。接种时袋两端套上直径为1.50厘米的塑料茎圈,用灭菌纸包扎封口,使之通气利用菌丝生长。发菌期要保持外环境干燥透气、料温保持在25℃为宜,经30天左右,菌丝即可满袋。菌丝满袋后,不要急于刺激出菇,应降温至15-18℃之间养菌20日,使菌丝继续积累养分达到后熟。养菌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形成菌被,影响产量。
4、正确营造出菇环境。待气候变冷,晚上结霜时,将经过后熟的菌袋置于露天阴凉处,冷冻1周时间,然后移入出菇室,取掉一端袋口茎圈,将袋口拧折,另一端袋口朝上,茎圈保留,使菌袋竖立相靠排放,其间留有人行道。空间温度白天保持在18-20℃,并给予适量光照,夜晚控温在6-8℃,进行温差刺激,保持空间相对湿度80%-90%,并保持袋口茎圈包扎纸经常湿润。经10天左右,袋口茎圈中将会整齐地破纸现蕾。此时。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并给予一定散射光,温度保持在12-18℃,待子实体长至170-200克之间,菌盖边缘接近平展而未平展时及时采收,第一潮菇采菇宁早勿迟,以节约养分出第二潮菇。第一潮成品菇可达到95%以上。
5、二潮出菇管理程序。第一潮菇采毕后,及时清除袋口残留物、取掉袋口茎圈,套在另一端袋口,并将菌袋口倒置原位,用2%石灰水浇湿地面,配制多菌灵液喷洒空间,用地膜覆盖菌袋口,控制空间温度18℃左右,暗光养菌20天,然后揭去地膜,换成报纸覆盖,用石灰水喷洒保持其经常湿润,给予6-20℃的温差刺激,此法管理,10-15天第二潮菇苗形成,揭去报纸,管理方法同第一潮菇,待菌盖边缘平展时采收,成品菇可达85%。这样一个菌袋两次出菇,共可产鲜菇350-450克,经济效益增加1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