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灭菌:灭菌是将料袋内的一切生物利用热能杀灭的一个过程。目前我国最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常压灭菌,而高压灭菌应用较少。常压灭菌过去多采用土蒸锅,用土蒸锅灭菌其缺点是装料少,装锅出锅操作不便,料冷却较慢,所以有逐渐淘汰的趋势,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常压灭菌小锅炉,这种灭菌方法可节省燃料,操作方便,冷却也快。常压小锅炉灭菌方法:先将灭菌场所打扫干净,再将已装满料袋的塑料筐一层一层摆好,一般一次可灭菌5000棒左右。用一层塑料布盖在上边,再覆盖一层苫布。如果是冬季苫布上边再盖棉被一层,四周用砂袋压好或用绳子捆好。这时可开始生火加温,开锅后蒸气通过管道进入菌棒垛内。为缩短垛内菌棒达到100℃的时间,一般用两台小锅炉同时灭菌。大约3-5小时左右会发现苫布鼓起,我们称之为"园汽",即垛内温度达到100℃以上,有时会达到105℃。此时可开始计时并不间断灭菌12-14小时。如果用新塑料布覆盖,可在料垛的四个角下部分别放置四个铁管,让其自然排汽,以免垛内压力过高将整个覆盖物掀起。装好的菌袋不可久置应马上灭菌,以免培养料酸败,特别是在夏季更应注意。如灭菌过程中停电吹风机无法使用,可采用加高锅炉烟筒的方法继续灭菌,决不能停工待电。用两台小锅炉灭菌,加水的时间要错开,不能同时加水,使苫布始终保持鼓起状态。当灭菌结束,可停火使之自然降温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夏季可将苫布掀掉,但塑料布不能掀掉。灭菌效果正常的菌棒表现为深褐色,有特殊香味,无酸臭味。袋内培养料PH值为6.5-7,并有轻微皱曲现象。在高海拔地区如内蒙鄂尔多斯,青海门源县等,笔者用二台小锅炉同时灭菌,使料垛内保持一定压力,温度也可达到100℃。在菌棒生产过程中,灭菌的效果是菌棒生产的关键。在生产实践中,一些新的栽培厂家,最容易出的问题就是灭菌这个环节。
二 、接种:就是将固体菌种或液体菌种接入菌棒的过程或方法。接种的整个过程都应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能否做到无菌操作是接种成败的关键。接种常用的方法为接种箱和接种室接种。
2.1 接种箱接种:接种箱接种是我国广大农村一家一户栽培食用菌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其缺点是一次接种数量小,操作不便。用接种箱接种其原理和方法同接种室大同小异,但有如下几点请注意:①接种箱密闭性一定要好。接种箱的套袖要用不易透气的二层布料做成。套袖前后要带有二个松紧带。两个松紧带之间距离为:18cm左右。②对于旧接种箱要先用水冲洗晒干再进行一次熏蒸消毒,熏蒸用药量是常规二倍。新接种箱也应先熏蒸一次。③接种箱尽量放在干燥、干净、密闭性好的房间内。也可将接种箱放入塑料大棚内接种,但塑料大棚一定要干燥,同时要求大棚提前晾晒并熏蒸消毒一次。
2.2 接种室接种:这种接种方法是有条件的菇场规模化生产菌棒最常用的一种接种方法,此方法由于操作方便,接种速度快,有取代利用接种箱传统接种方法的趋势。
2.2.1 对接种室的要求:要求接种室有良好的密闭性和通风性能,地面、墙壁及天花板光滑便于消毒,接种室周围环境要求清洁干净,接种室最好有紫外线灯和缓冲间。
2.2.2 接种室使用前的处理:新建的房间作为接种室,在使用前加强通风并放置一些生石灰块吸水使之干燥,同时用墩布将地面擦洗干净。旧接种室重新使用时,应先将其打扫擦洗干净后,再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按每立米10毫升甲醛5g高锰酸钾进行熏蒸。
2.2.3 菌种挑选与处理:菌种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挑选及处理,这点非常重要,也是广大食用菌栽培者最易忽视的问题。生产实践中发现,发菌期间有成片菌棒两头接种处有杂菌感染。这种情况十有八九问题出在菌种上。有时在接种过程中发现菌种有杂菌,赶紧采取措施也为时已晚。所以我们要求菌种在使用前要有专人认真挑选。挑选人员一定要有多年菌种生产经验,在光线较好的地方进行。菌种在使用前要进行处理,因在菌种培养过程中,菌种表面会有一层灰尘,而杂菌孢子会附着在灰尘上。一般来讲,对规模化生产的场家,培养室内杂菌孢子浓度较一般房间高,特别是用塑料袋为菌种容器,更是如此。因为菌种袋的破口处很容易感染杂菌,大量杂菌孢子会从破口处飞散到整个菌种培养室。处理的方法是:先用0.5-1%甲醛水洗去菌种表面的灰尘,再将菌种浸入3%来苏尔溶液中几秒钟捞出。
2.2.4 熏蒸消毒 :将灭菌后的菌棒搬运至接种室,再将空气洁净器、小板凳、接种用具、塑料周转框、接种台、洒精灯、火柴等放入接种室便可开始熏蒸消毒。烟雾消毒剂被点燃后可迅速关闭门窗并打开紫外线灯。同时用一小接种箱将接种服进行熏蒸消毒。接种服要专门订做,不能用平常的白大褂。
2.2.5 接种:当菌棒温度降至26℃左右及接种室内烟雾消毒剂的气味散尽时,接种人员在缓冲间洗手、换鞋、换帽、换衣服后可进入接种室内。先打开空气洁净器,然后3-4人一组开始接种。接种时点燃洒精灯,在其上方操作,动作要熟练快捷。一般是一人放种,2-3人解袋绑口。一瓶菌种可接种菌棒15个。在接种过程中要禁止闲杂人员入内并尽量避免接种人员外出。此外接种人员尽量不要去拌料、发菌场所。生产实践表明,接种人员应保持稳定,尽量不要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