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蒂虫的发生与防治-- 柿蒂虫属于鳞翅目,举肢蛾科,又名柿实蛾、柿食心虫,是危害柿树的主要害虫。我县是山区,柿树栽植分散,管理粗放。近年来,柿蒂虫在我县发生日趋严重,柿蒂虫蛀果率达50%以上,有的园片甚至绝产。
一、危害症状
柿蒂虫以幼虫钻食柿果,前期第1代幼虫为害可造成小柿干缩由绿变褐,不脱落,群众俗称"小黑柿"。后期第2代幼虫为害可造成柿果早期发红、变软、脱落,被害果群众称之为"柿烘"、"旦柿"、"黄脸柿"等。
二、发生规律与习性
柿蒂虫在井陉县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或树干基部附近1-3cm土中结茧越冬。越冬幼虫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羽化盛期为5月下旬。第1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害柿果,盛期在6月中旬。第1代成虫在7月中旬-8月上旬羽化,盛期在7月下旬。第2代幼虫7月下旬开始为害,直到采收,8月下旬幼虫老熟,开始脱果结茧越冬。
成虫具有趋光性,白天多静伏在叶背面或其它阴暗处,夜间活动,交尾产卵,以晚上8-10时活动最盛,卵多产于果梗与果蒂缝隙处。每头雌蛾产卵10-40粒,卵期5-7天,第1代幼虫多自果柄蛀入幼果内为害,粪便排于蛀孔外。一头幼虫能蛀食4-6个幼果。被害果由绿色变为灰褐色,最后干枯。第2代幼虫一般在柿蒂下为害果肉,被害果提前变红变软、脱落。在多雨高湿的天气,幼虫转果较多,造成大量落果。?
三、综合防治措施
根据我县柿树栽植分散和管理较为粗放的实际情况,应采用人工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人工防治
⑴刮树皮。在柿树休眠期刮除枝干上的老粗皮,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幼虫。⑵挖虫茧。早春在根颈附近1-3cm深土层内挖除虫茧,集中消灭。⑶摘除虫果。在第1代幼虫为害盛期(6月中旬-7月上旬),摘除树上"小黑柿",第2代幼虫为害盛期(7月下旬-9月上旬),摘除树上"红柿子",注意要掌握好时间,摘除彻底,必须将柿蒂一同摘下,集中深埋或烧毁。⑷黑光灯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⑸)堆土堆。根据羽化成虫出土能力较弱的缺点,在越冬成虫羽化前,在树根附近堆25cm高土堆,消灭羽化成虫。⑹涂抹胶泥。早春在树干基部涂抹胶泥,闷死越冬幼虫。⑺绑草把。8月下旬幼虫越冬之前,于刮过树皮的树干上绑草把诱集越冬幼虫,冬季解下草把集中烧毁。
2、化学防治
⑴树干喷药。在人工防治不及时或不彻底时,于5月下旬对树干老树皮和根颈处土壤喷高浓度杀虫剂,消灭越冬成虫。⑵树体喷药。5月下旬、7月下旬成虫盛发期喷布2灭扫利或菊脂类农药2000-3000倍液。⑶药点柿蒂。8月上中旬,利用毛笔或棉球蘸药液点柿蒂可彻底消灭第2代幼虫,可用药液为菊脂类农药1000-1500倍液(此法适用于树冠较小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