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干象为蛀干害虫,是我国20种国家检疫对象中的一种,对林业生产危害极为严重。杨干象主要为害杨柳科3-6年幼树。蛀食为害致使木质部被蛀空腐朽,在风力的作用下极易折断,为害严重的地区风折率能达到40-60%。由于杨干象沿树干韧皮部蛀食的特性,致使韧皮部发生严重的溃疡病和烂皮病,凡是杨干象蛀食的杨树都不同程度的感染以上病害,使树势衰弱,重度发生地区杨树几乎停止生长,虫口密集的还导致病斑环绕树干使杨树死亡。
近十年来沈阳地区杨干象发生率基本稳定,随着造林面积的增加,发生面积每年都上升10个百分点,到2007年发生面积已达到8万亩。受杨干象为害的用材林严重减产,按平均值计算,每亩到砍伐期将减产2.5立方米以上,按目前市场价格,8万亩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该虫在沈阳地区每年发生1代,以卵在寄主枝干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卵相继孵化活动。幼虫先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蛀食为害,后蛀成圆形坑道,蛀孔处的树皮常裂开如刀砍状,部分掉落而形成伤疤。幼虫5月中下旬在坑道末端向上钻入木质部,做成蛹室,6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后经6-10天爬出羽化孔,羽化盛期在7月中旬,7月末羽化结束。成虫到嫩枝条或叶片上补充营养,形成针刺状小孔。7月下旬开始交尾产卵,卵多产在树干2米以下的叶痕、枝痕、树皮裂缝、棱角、皮孔处,每个雌虫1次产卵1粒,平均卵量44粒。
防治杨干象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必须从源头抓起,提前预防,依法检疫,科学防控。
一、做好监测预报。杨干象各虫态监测预报是防治工作的基础。要通过系统调查统计,并结合气象因子,对杨干象发生的程度和范围做出中长期预报,使防治工作有计划有准备;较准确监测出杨干象卵孵化盛期和成虫羽化盛期,以便在最佳时间进行防治。经过多年的数据积累,沈阳市杨干象4月中旬为卵孵化盛期,成虫羽化盛期在7月中旬。
二、实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杨干象自然扩散靠成虫爬行,扩散速度慢而有限。人为调运携带有越冬卵、初孵幼虫或新采伐的带皮原木带虫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杨柳科的植株、苗木、木材都是杨干象实施检疫的重点。对各苗圃实施产地检疫,凡带有杨干象的苗木严禁出圃并进行除害处理。对调入的苗木实施调运检疫。检疫合格的发给产地检疫合格证或《植物检疫证书》。依法对引入的新品种苗木进行隔离试种,禁止盲目引种。
三、人工防治。初孵幼虫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涂枝干受害部位。对老龄幼虫采用磷化铝颗粒剂或膏剂堵排粪孔防治,剂量0.05克/孔。
在成虫期利用成虫振落地下后的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还可以在成虫期用25%灭幼脲油剂、15%灭幼脲胶悬剂、1%抑食肼油剂进行喷雾防治。
四、利用天敌防治。杨干象天敌较少,经调查斑啄木鸟为杨干象幼虫天敌,采取人工招引啄木鸟等保护和促进天敌资源增加,抑制杨干象为害。
五、除害处理。发生区调运木材时必须就地剥皮,并用溴甲烷、硫酰氟、磷化铝熏蒸处理。气温4.5℃以上时,溴甲烷用药量为80克/立方米,熏蒸时间24小时;硫酰氟64-104克/立方米,熏蒸时间24小时;磷化铝4-9克/立方米,熏蒸3天;热处理带虫木材时相对湿度达到60%,木材中心干球温度达到60℃条件下处理10小时即可。对携带有越冬幼虫卵的苗木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1000-2500倍液浸泡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