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短尾蚜学名Brachycaudus helichrysi Kaltenbach,又名李圆尾蚜。属同翅目,蚜科。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四川、辽宁等。寄主有瓜叶菊、金盏菊、西蕃莲、松果菊、天人菊、桃、李、山杏、杏梅、兰绒球等。
该蚜主要在春夏季群集为害金盏菊植株,以吸食汁液为害,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开花。
李短尾蚜的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虫体长1.6毫米,宽0.8毫米,淡黄至黄绿色,无明显的斑纹。腹管灰褐色,短。尾片灰黑色。有翅胎生雌虫体绿色,长1.7毫米,宽0.8毫米。腹部色淡,有黑色斑纹。
李短尾蚜的发生规律
1年发生多代,在江浙一带1年发生10多代,以卵在梅、李等木本植物上越冬。次年春越冬卵孵化、在越冬寄主的新叶、新芽上吸食。5—6月产生有翅胎生蚜,迁往金盏菊上为害。以孤雌胎生方式养殖,直到10月中旬再回越冬寄主上,产生两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李短尾蚜的防治方法
(1)种植时远离栽种蔷薇科植物如梅、李等园地,减少越冬虫源。
(2)保护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食蚜蝇等。
(3)在早春花木发芽前用清水冲洗枝干和芽部,把越冬卵和初孵若虫冲刷掉。清除周围杂草。
(4)化学防治 在金盏菊上发生之初,选喷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杀螟松1000倍液或50%辛敌乳油。每隔10—15天喷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