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太行腹地的河北省涞源县今年雨季再掀造林高潮,并大力推广容器苗造林技术。2008年全县培养容器苗600万株,造林4万多亩,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在太行山区造林难度大,裸根苗造林成活率普遍偏低,往往需重复造林。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河北省在山区各县有计划地推广应用容器育苗造林技术,但一直存在育苗成本高、造林费工费力、群众不接受等问题。
2008年,涞源县林业局在苗木种类、育苗技术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进,着力解决造林难度大、成本高、成活率低这些制约山区林业建设的“瓶颈”。该县坚持政策推动和技术服务并重的有效措施,通过采用两年生苗木,加大容器育苗造林的推广力度。
在技术上他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用塑料袋代替泥杯和纸袋进行育苗,将单一的油松树种扩大为油松、落叶松、山杏、刺槐等当地常用造林树种,并采用两年生苗木,来增加苗木的抗性,提高造林成活率;在利益拉动方面,实行农户育苗———林业补助———收益自得政策鼓励农户开展容器育苗,有效调动了广大群众对容器育苗造林的积极性;在机制上,该县要求工程造林要全部采用容器苗造林,对非容器苗造林地块不予安排检查验收,不列入工程任务,对于实行容器育苗造林的荒山承包大户优先安排林业工程任务。这样多措并举,有效调动了群众对容器育苗造林的积极性,基本实现了一次造林一次成林的绿化目标。
容器苗造林的成功也助推了该县苗木产业的发展。2007年,河北省全省容器育苗造林现场会在该县召开,容器育苗工作不仅受到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地方领导的的赞誉,也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认可。
该县东夹山村村民李成志今年承包了60多亩地,培养容器苗160多万株。以前,他种植裸根苗,一亩地种植不到一万棵,每棵一毛五分钱,现在一亩地种容器苗三万棵,每棵四毛钱。收入从原来每亩地一千多元上升到了两三千元。李成志说:“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容器苗的好处,也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最主要的是能够让我们的荒山早日绿起来、美起来。”
通过几年的发展,涞源县的容器育苗主要向育苗大户集中。目前,主要采取就地育苗和大户育苗的原则,保证成活率,节约了造林成本。从2004年该县工程造林中容器苗使用率20%,到2008年的100%。2004年全县培育容器苗20万株,到2008年的600万株,培养容器苗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
□本报特约记者孙阁
来源:中国花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