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西北苗木网

无公害甘薯生产技术(5)

   发布日期:2016-05-11    
核心提示: 甘薯(学名: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又名甜薯,薯蓣科薯蓣属缠绕草质藤本。地下块茎顶分枝末端膨大成卵球形
    甘薯(学名: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又名甜薯,薯蓣科薯蓣属缠绕草质藤本。地下块茎顶分枝末端膨大成卵球形的块茎,外皮淡黄色,光滑。茎左旋,基部有刺,被丁字形柔毛。单叶互生,阔心脏形;雄花序为穗状花序,单生,雄花无梗或具极短的梗;苞片卵形,顶端渐尖;花被浅杯状,被短柔毛;蒴果三棱形,顶端微凹,基部截形,每棱翅状;种子圆形,具翅。花期初夏。


 
    无公害甘薯大田管理
    一、栽秧
    (1)栽秧时间
    甘薯适期早栽可加长生长期,薯块大,出干率高,质量好。春甘薯以5-10厘米地温稳定在16~17℃时为栽秧适期,春夏薯区的中部,春甘薯一般在谷雨开始栽秧,南部稍早些,北部宜晚些,最晚不宜晚于立夏。夏薯生长期短,要力争早栽,春夏薯区的中南部要求在6月底前栽完夏薯,北部在小薯前栽完较为适宜。
    (二)栽秧密度
    甘薯栽秧密度,华北地区春薯约为52500-67500株/小时m2,夏薯约为60000-75000株/小时m2,甘薯合理密植要因地制宜。肥地、早栽或长蔓品种可稍稀些,反之则稍密些。甘薯合理密植的株行距要合理,这样即能使植株在田间分布合理,又便于田间管理。春薯的行距一般为70-80厘米,夏薯约为60-70厘米,行距过小,费工和管理不便,而且垄沟太浅,不易排水,株距一般以20-25厘米为宜。
    (三)栽秧方法   
    栽插的薯苗要剔去病苗、弱苗,选择壮苗。薯苗较短时用斜栽法,苗较长时用船底形栽法,栽深以5—7厘米为宜。夏薯从采苗圃剪下带顶芽的秧苗栽插。生长势强,结薯多,栽插时顶芽要露出地面,约为3-4厘米,并在地面留叶3片,把其余的叶片埋入土中。
    二、甘薯大田生育特点
    在华北,春薯大田生长期约170-180d,夏薯约110—130d。大田生长期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生长前期
    从栽秧到封垄前。春薯约60-70d,夏薯约40d。春薯栽后约经3—4d开始扎根,栽后7—8d叶片发青,当心叶开始生长时为返青期,栽后30d左右开始生长分枝,栽后40—50d块根开始膨大。高产春薯要求在6月底封垄,夏薯要求在7月底8月初封垄。春薯前期气温低,雨水少,茎叶生长慢,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保全苗,促茎叶早发,早结薯,即以促为主,但不能肥水猛促,否则造成茎叶徒长而影响块根膨大。夏薯由于生育期短,也是以促为主。   
    (二)生长中期
    从茎叶封垄到茎叶生长衰退前,这个时期块根膨大较慢,茎叶生长较快,是以生长茎叶为主的时期。春薯生长中期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约在栽后70-120d),夏薯一般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约在栽后40—70d),当茎叶基本盖满全田称封垄期。此期末,茎生长达最大值。该期若遇高温多雨和日照少的环境条件,同化产物多分配于地上部分,茎叶生长较快,而快根膨大较慢。此期主攻方向是高产田要控制茎叶平稳生长,促使块根膨大。
    (三)生长后期
    从茎叶开始衰退到收获,春薯一般在8月下旬以后,夏薯一般在9月上旬以后,这个时期气温逐渐降低,天气干旱,叶色转深,茎叶重量逐渐减少,同化产物多向块根转移,块根膨大快。到了10月上旬以后,由于气温下降快,块根膨大转慢。此期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保持适当绿叶面积,延长叶片寿命,防止茎叶早衰,提高光合效能,增加干物质积累,促进根迅速膨大。
    三、甘薯水分管理   
    (一)甘薯需水规律   
    甘薯是耐旱作物,蒸腾系数约在300左右,具有较强耐旱力,土壤湿度以田间持水量的70%为宜。在生长前期遇旱,茎叶生长差,不利块根形成,容易长成柴根。中期土壤含水量过多,茎叶易徒长,须根多,薯形变为细长,晒干率降低,不耐贮藏。如果田间积水受涝,薯块易腐烂或出现硬心,甘薯田间耗水率和耗水强度随生长时期而有规律的变化。前期耗水(2月内)中全生育期的35%,生长中期(1.5个月内)耗水占全生育期的45%,生长后期(2.5个月内)占全生育期的20%。由此可见,甘薯田间耗水量是由低到高,再由高转低。
    (二)合理灌排水
    根据甘薯生育特点及需水规律,当雨量达不到甘薯田间耗水数量以及土壤含水较少时,要及时进行灌水给予补充。反之,雨量过多或土壤含水较多时要进行排水。我国春薯区降水集中,分配不均,应注意及时灌水、防涝工作。
 
 
免责声明: 如果本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西北苗木网的图/文等稿件,均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观点,仅供参考。他人从本网转载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