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西北苗木网

花花世界·二十四番花信

   发布日期:2016-07-22    
核心提示: 按自小寒至谷雨,一百二十日,八个节气,我国古代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人们在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
    按自小寒至谷雨,一百二十日,八个节气,我国古代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人们在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应一种花信,称之为“二十四番花信”。整个春天,由此可谓一个“花花世界”。


 
    24番花信是: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报春使者——梅花
    1000多年前,北宋诗人林和靖亲手在杭州西湖孤山种下了三百多棵梅树。诗人携”梅妻鹤子”,吟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为千古绝唱。
    梅花美在风韵。在中国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有冰清玉洁之喻。冬末春初,疏花点点,清香远溢。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因此被誉为花魁。
    梅花原产中国,为落叶乔木,品种繁多,有紫梅、红梅、白梅、江梅、重叶梅等二百多种。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观赏梅便是果梅的一个分支。
    当年河南殷墟仰韶文化出土的陶器中,人们曾惊喜地发现了梅核,在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中也有关于梅的记载。这证明我国对梅花的培植起于商代,距今已有近四千年历史。汉代皇家园林上林苑中就有不同的梅花品种。唐代,赏梅进入鼎盛期,苏州城南的邓尉山,别名“香雪海”,万树梅花,一望无际,与长安牡丹、扬州芍药并称为当时赏花盛景。宋代,梅花品种更多,文人咏梅之作空前绝后。到了明清,画梅则成为时尚。
    林黛玉在葬花诗中曾唱过“花开花落两不知”,但梅却是忠贞长久之花。梅被称为花中寿星,是我国传统名花中最长寿的木本花卉。我国很多地方的千年古梅,经历了人间沧海桑田,至今还在岁岁作花,年年吐艳。
    树龄最老的是“晋梅”,在湖北省黄梅县蔡山。山上的“江心古寺”,长着一棵古梅树,左侧枝已腐,右侧取代主干成树冠。据《黄梅县志》记载,晋梅已有1600岁高龄,至今生长不衰,一度开出白色梅花。“隋梅”在浙江省天台县国清寺大雄宝殿东侧,这株古梅老梅花繁似锦,倚墙枕卧,荫覆院墙内外。“唐梅”在昆明黑龙潭“紫极玄都”观内,原有两株古梅。现存一株,已有1200余年。“宋梅”在浙江杭州超山大明堂宋梅亭前,最早是苏东坡从杭州移到超山来的。云南昆明曹溪寺里有株元梅,历经700年风雨,至今老当益壮。安徽省滁县琅琊山下醉翁亭内,相传是宋朝欧阳修手植的“欧梅”已经300春秋。
    中国人看花,大多随意,故有走马观花,跑马看花之说。唯独对梅花是个例外,不说看梅,说赏梅、观梅、探梅、寻梅等;而且对环境氛围还极其讲究,观梅、赏梅需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夕阳、微雪、晚霞、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林间吹笛、膝下横琴等种种情形下方为佳境。
    古人认为“花是将开未开好”,就是说梅花含苞欲放之时为最好,故名“探梅”。“灵峰探梅”便是杭州盛景。园内5000株梅树,几十个品种,一到时令,灵峰山下几成一片香海。杭州西溪探梅也是一篇华章,西溪与孤山、灵峰并称为西湖的“三大赏梅胜地”。西溪主要栽植的是“绿萼梅”,明清时被称为西溪梅,是梅中极品。身在杭州的人,每年梅开时节,都要为那梅花醉几场,因为白居易说过: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
    桃红又是一年春
    如果要选择一种花作为“春花”的代表,大概最有资格的是桃花。
    桃花素有春来第一花的美誉,一般看作是春天的象征。《札记》有《月令》写道:“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自农历二月春天真正到来,它的标志便是桃花开,黄莺叫。春来万花齐开,百鸟鸣啭,为何只在一切花鸟中提出了桃花和黄莺呢?民间说法“桃花最艳丽、莺歌最嘹亮”,比较符合事实。李之漠在《春》里的观点很有说服力:“凡人的视和听有差不多的感觉,一定是最通俗、最浅近的、能合于大众,才可以作为代表,桃花、黄莺的当选,是极其合理的”。唐朝皮日休在《桃花赋》中认为它“有艳外之艳”,是“花中之花”。而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把它与李花并列为“领袖群芳者”:“其所以领袖群芳者,以色之大都不出红白二种,桃色为红之极纯,李色为白之至洁,‘桃花能红李能白’一语,足尽二物之能事”。
    桃花属蔷薇科落叶乔木,高可达6一8米。花单生,有白、粉红、红等色,花期3月。桃花树态优美,花朵丰腴,色彩艳丽,为早春重要观花树种,不仅是我国传统的园林花木,更是开放在高山平原、田野平畴、农家院落门前,备受人们喜爱的春花树。桃花开放之时,红艳如火,灿如云霞。最好有春水为衬,“水上桃花红欲然”。
    桃花在中国作为美好事物的代名词,有悠久的历史,人们把美好的理想寄予了桃花身上,甚至形成专门的桃花文化。《诗经》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其中的桃花艳丽端庄,是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的引导物。“春风桃李花开日”是人欣喜得意之时,与“秋雨梧桐叶落时”相对。形容人美貌为“人面桃花”,送友人在“桃花潭”,故人家在“桃花岸”,呼纯情至真的女孩为“桃花女”,称男人的艳遇为“桃花运”,谓理想的居所为“桃花岛”、“桃花溪”、“桃花源”等。自从陶渊明沿溪而行,忘路之远近,逢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便担起了大俗大雅的空灵境界。一首打油小诗,极尽“桃花”一词浅层深层之能事:“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桃花备受大众的瞩目除了它的颜色“红之极纯”和所营造的桃源梦想之外,还在于它有不择处所,容易栽种的特点。苏州桃花坞,杭州西湖岸,黄山桃花峰,湖南桃花源等处,均是古今植桃胜地。“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辩仙源何处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两句诗道出了庐山桃花姗姗来迟;安宁、恭城等地一年一度有桃花会;4月从西藏波密向林芝,再从林芝沿雅鲁藏布转去米林县,一路是桃花的海洋。
    国色牡丹
    春日游园赏花,牡丹绝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主角儿,“千片赤英霞灿灿,百枝绛点灯煌煌”,自从隋唐以来就是“花开花落二十日,倾城之人皆若狂”。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品种繁多,以花大色艳、富丽堂皇,雍荣华贵而独压群芳,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自古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刘禹锡赞牡丹为真国色:“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中国是牡丹的故乡,牡丹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有丰富资源及精湛的栽培技术,早在唐代就传入日本。17世纪中叶传入欧洲。如今,牡丹花已成欧美等国花园中的名花。
    我们的祖先早是从药用价值认识牡丹的。西汉开始用其根皮入药,俗称“丹皮”;战国时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牡丹作药用的记载。牡丹作观赏花卉是南北朝时期。到隋朝已成为名贵观赏花卉了。牡丹大兴于唐,极盛于宋。唐朝长安成了牡丹花中心。到宋代,中心从长安移至洛阳,牡丹花栽培盛极一时。由于大量种植,园艺品种层出不穷,出现许多奇花异品,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是中国牡丹的发祥地之一。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富丽端庄名扬天下。这里流传着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话说唐天授二年冬,武则天突发奇想拟五言诗为圣旨:“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第二天百花们果真齐放,唯独牡丹未开,于是,则天大怒,火烧牡丹茎叶,并下旨将牡丹连根铲除,贬出长安,扔到洛阳邙山,以示惩罚。谁知牡丹一入新土,便就扎下了根,且来年满山盛开。也因此留下“焦骨牡丹”的说法。细看牡丹根枝也像“烈火中永生”的铮铮铁骨。
 
 
免责声明: 如果本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西北苗木网的图/文等稿件,均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观点,仅供参考。他人从本网转载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