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同一朵花往往兼有两种性别:花蕊正中的花柱代表着雌性生殖器官,旁边围绕的花药(内含花粉)则代表着雄性生殖器官。按理,花柱和花粉完全可以就近在同一朵花中完成受粉,可结果却“差强人意”:这种“自花受粉”很难结出果子,即使有“结果”,后代也未必有顽强的生命力,有些种子甚至不会发芽。这情形类似于“近亲通婚”。为了免遭“断子绝孙”的厄运,许多植物选择了“舍近求远”的养殖策略,进行“异花受粉”。
可是,植物不比动物,既不能“追”,也不会“抓”,又怎么去实现“异地配对”呢?它们只得求助于风吹水流,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特别是昆虫,更是它们竭力“拉拢”的对象。
令人着急的还不止这些。有时,即使昆虫愿意帮忙,也会因为花朵自身“寿命”太短(一朵花的寿命往往只有一两天时间)而在找到“对象”之前过早地“香消玉殒”了,从而落下“无果而终”的遗憾。因此,植物的“婚配”看上去完全靠运气!
角色反串,滴水不漏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西双版纳观察到的一些植物养殖现象,正在改变着人们对植物的印象。
一种叫做长柄山姜的植物却不想这么被动。这种植物就是我们平常所吃的生姜的“表亲”,在我国西双版纳地区十分常见。为了最大限度地招蜂引蝶,它们把花开得十分艳丽,并且分泌出大量香甜的花蜜。不仅如此,它们还对时间和空间进行了合理地“分配”。
开花的季节,长柄山姜所有的花分成了两种:其中的一种,其花柱(接受花粉用)会慢慢向上举起,被称为“上举型”花,另一种“下垂型”则相反。上午时分,“上举型”花低垂着花柱,并且“别有用心”地把花柱堵在了来访昆虫的通道中央。当毛手毛脚的昆虫出入“花房”时,难免会碰到这根花柱,无意间就把来自其他花朵的花粉授给了这根花柱。而此刻,这朵花自身的花药还没有开裂,所以不用担心自身的花粉会沾上自己的花柱。与此同时,“下垂型”花的花柱挑伸着,与自己业已开裂的花药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夹角。这样一来,既为来访的昆虫向外搬运花粉预留出了通道,也避免了自己的柱头与自己花粉相接触。到了下午,这两种花玩起了“角色反串”:“上举型”花缓慢抬起花柱,到达一定高度后花药开裂;而“下垂型”花则缓慢放下它的花柱,也堵在了“来访者”的通道中央,希望能“蹭”点别人的花粉。
通过滴水不漏地调度花柱和花药,每朵花都有机会在一天的时间里扮演双重角色。毕竟这一机制有利于长柄山姜保质保量地繁衍后代。长柄山姜的这种角色分工和时空安排,绝对称得上精妙!植物,似乎也存在着思想与智慧,拥有自己的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