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西北苗木网

中华红叶杨及其应用

   发布日期:2016-07-26    
核心提示: 摘要 简要介绍了彩叶植物中华红叶杨的生物学特性、养殖技术及在园林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华红叶杨的生产与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摘要 简要介绍了彩叶植物中华红叶杨的生物学特性、养殖技术及在园林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华红叶杨的生产与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园林;彩叶植物;中华红叶杨


 
    中图分类号 S79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8421(2007)11-097-02
    A study on Zhonghuahongye and Its Application
    TANG Juhong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8000)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Zhonghuahongye, a colorful leaf tree, including biology characteristic,reproduc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n landscape, in order to spread its planting and provide technological reference.
    Key words Landscape;Colorful leaf plant;Zhonghuahongye
    中华红叶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Zhonghuahongye)是河南省林业科学院于2000年春发现的美洲黑杨无性系2025杨的芽变品种。属大乔木彩叶树种,叶红色艳,形状稳定,生长速度与其他杨树品种相同,景观绿化效果显著,被誉为“彩叶树种中的奇葩”,非常适合园林景观造景和绿化。
    1、中华红叶杨的生物学特性 
    中华红叶杨树干形通直圆满,节间长3~5cm,叶面宽12~23 cm,叶面长12~25 cm,树冠丰满,为高大乔木。其叶片颜色季相变化显著,从发芽到初夏整株叶片及新发嫩枝为靓丽的玫瑰红色,初夏以后到10月中旬新发嫩叶及嫩枝为鲜艳的紫红色,而中下部成熟叶片则变为红绿色,10月中旬以后整株叶片逐渐变为杏红色;叶柄和叶脉均为紫红色,叶缘粗钝齿,叶阔卵形,长大于宽,先端渐尖,叶基心形;枝的棱线明显,皮色深紫红色,皮孔较少但较明显;芽体紫黑色,芽尖里弯,离干,顶芽紫黑色,粗壮饱满;雄性无飞絮,与其亲本母体相比,发芽早,落叶晚,能延长中华红叶杨的美化、彩化时间;比2025杨更抗病虫害,如对天牛虫、叶锈斑病等具有较好的抗性;适应性强,抗涝,2025杨可生长的地方,中华红叶杨也能良好生长;红叶杨生长速度较快,1夜之间就能长高4 cm,1个轮伐周期仅为8年。 
    2、中华红叶杨的培育养殖
    2.1 嫁接养殖
    2.1.1 砧木与接穗的选择。
    砧木一般选用美洲黑杨类品种,如以2025杨、中林46杨为佳,以树干直径2cm以上的当年苗为最好,接条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无机械损伤的1年生充实枝条上的饱满芽,芽接时间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而定,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进行,以嫁接后当年愈合,接芽又不致萌发为宜。
    2.1.2 嫁接方法。中华红叶杨可采用“1条鞭”芽接方法,从砧木距地表5~6cm 处接第1个芽起,每隔20cm接1个中华红叶杨的芽,直到砧木的中上部。嫁接时应避免在同一方向连续嫁接。翌年春季,除留基部1个接芽就地培养成苗外,其余部分按接芽的相隔距离剪成插穗,上截面距接芽1cm,下截面要平滑,不能劈裂。平床扦插时应将砧木的芽除去,以后若发现有砧木的不定芽萌发,均要随时除去,扦插的深度,以接芽稍露出地表为宜。当接芽萌发长到30cm和50cm 时各培土1次,促进生根。芽接成活的技术关键是:①削成的芽片要大,一般长2~2.5cm,宽1~1.5cm;②剥离芽片时,避免拔掉芽基(即维管束);③动作要快,绑缚要紧,特别是芽上、下2道要绑紧;④种条采集后,随即剪掉所有叶片,仅留下1cm 左右长的叶柄,以免种条失水;⑤芽接要在阴天进行。
    2.2 扦插养殖
    2.2.1 硬枝扦插。
    在2~3月进行硬枝扦插。扦插前将插穗在流水中浸泡7~10d,可提高扦插成活率10%~40%,或用低浓度的NAA 100~200mg/g浸12~24h,均可提高生根率。在北方早春气温较低,可通过挖阳畦、铺地膜、拱棚覆盖等方法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湿度,利于生根。
    2.2.2 嫩枝扦插。
    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可利用自动喷雾设备进行嫩枝扦插,根萌条、留根苗、大树根蘖苗、平茬苗的嫩枝均可用于扦插。当枝条生长到10~15cm时,用锋利刀片从萌条基部切下。插穗长8~10cm,保留4~5个叶片,清水浸泡24 h或用100mg/gABT生根粉浸泡插穗基部2h。采用容器内扦插,营养土最好选用腐殖质土,也可用当地土与河沙按1∶1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土,装好土的容器放于阳畦内,洒足底水。扦插前,用比插穗微粗的小棍在容器中间插孔,再将插穗约1/2插入土内,用手压实,及时喷水,覆盖农膜。阳畦内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上,白天温度控制在25℃左右,夜间温度控制在18℃以上。扦插后7~10d即开始生根,20d后生根基本结束,这时即可揭膜,盖上荫棚,并逐渐缩短盖荫棚的时间。经过10d左右的炼苗,即可移入大田,移栽前可摘叶2~3片,随移栽随灌水,移栽成活率在90%左右。
    2.3 组培养殖
    茎段培养以1年生苗的茎段或茎尖为材料,截取带有饱满芽的茎段2~3cm或茎尖1~2cm,经表面消毒后插于1/2Ms+BA 0.03 mg/L+NAA0.05 mg/L+2% 蔗糖的培养基中,15d后嫩茎可长至2~3cm,从基部剪下,插于含2 mg/L IAA的生根培养基中,15d后可形成完整植株,室内炼苗10~12d后移入营养钵,在营养钵内生长15d后即可移入大田。
    3、中华红叶杨在园林中的应用
    中华红叶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彩叶树种红色叶类中的珍品,能达到“立地成景”的效果。彩叶植物因在生长季节内能呈现出鲜艳的色彩而备受人们的欢迎。除此以外,彩叶植物还具有成景快、栽培容易、观赏期长等特点,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
    3.1 彩叶植物的应用原则 
    (1)符合彩叶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如中华红叶杨、金叶黄杨、紫叶小蘖等要求全光照才能体现其色彩美,一旦处于半阴或全阴的环境中,叶片将恢复绿色,失去彩叶效果;而花叶玉簪则要求半阴的条件,一旦光线直射,就会引发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2)只有将彩叶植物与色彩反差较大的背景植物或建筑物进行搭配,才能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
    (3)确定好树种后,应注意植物与四周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如在建筑物前或立交桥下,为了与环境相适应,经常将彩叶植物修剪成圆形、直线形、拱形或波浪形等形状。在大片草坪上,可铺设大面积色块或孤植较大规格的彩叶植物。
    (4)彩叶植物需要经常修剪,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以确保植株正常生长。
    3.2 园林应用
    3.2.1 孤植。彩叶植物颜色醒目,可作为中心景观处理,可达到引导视线的作用。如株形高大丰满的中华红叶杨、金叶皂荚、金叶刺槐,及株形紧密的紫叶矮樱、花叶槭、红叶石楠等均可孤植于庭院或草坪中,独立成景。
    3.2.2 丛植。成丛栽植彩叶植物可美化环境,增添更多色彩。将紫色或黄色的彩叶植物丛植于浅色的建筑物前或将绿色的乔木做背景、彩叶植物作前景处理,均能得到较好的景观效果。
    3.2.3 群植或片植。将彩叶植物成片栽植达到成林的规模,可营造出较有气势的景观。如北京的“香山红叶”主要栽种的是黄栌,金陵十景之一的“栖霞丹枫”主要栽种的是枫香,苏州太平山的“怪石、清泉、红枫”三绝中的红枫主要是三角枫。
    3.2.4 彩篱或模纹花坛。将中华红叶杨与紫叶小檗、金叶女贞、金叶黄杨等耐修剪的彩叶植物相搭配可构成美丽的图案,其广泛应用于城市公共绿地、分车道、立交桥下、绿岛、小游园、厂矿企业、居住小区中。
    参考文献
    [1] 朱延林, 王新建, 程相军,等. 中华红叶杨生物学及光合特性的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5,21(4):9-12.
    [2] 焦传礼. 中华红叶杨种苗培育[J].林业实用技术,2006(1):19.
    [3] 李周歧,赵粉侠. 河北杨无性养殖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1995(4):11-13.
    [4] 李善文,吴德军. 中华红叶杨[J].农业知识,2005(11):10.
    [5] 刘红敏,宁万光.信阳杨树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治[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46-6847.
    [6] 王华明. 园林绿化市场的新宠——中华红叶杨[J]. 花卉,2007(9):11.
    [7] 张琰,梁本国. 信阳市杨树产业发展的思考[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80-4181.
    [8] 陈光. 中华红叶杨繁育技术[J]. 中国花卉盆景,2007(8):30-31.
    [9] 吴林森,严小宝. 河滩地杨树生长适应性的综合评判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72.
 
 
免责声明: 如果本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西北苗木网的图/文等稿件,均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观点,仅供参考。他人从本网转载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