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西北苗木网

沪陕高速公路叶集至信阳段的绿化与生态保护

   发布日期:2016-07-27    
核心提示: 摘要 通过对沪陕高速公路叶集至信阳段绿地生态及地形特点分析,探讨了信阳高速公路的绿地规划、生态保护及植物选择等,旨在为
    摘要 通过对沪陕高速公路叶集至信阳段绿地生态及地形特点分析,探讨了信阳高速公路的绿地规划、生态保护及植物选择等,旨在为高速公路的绿化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沪陕高速叶集至信阳段;绿化;植物选择;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 TU985.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8-0096-02
    1、地形地貌及生态特点
    1.1地形地貌
    沪陕高速公路叶集至信阳段东段位于淮河南侧及大别山北麓山前的倾斜岗地和平原区,地势以南部和西部较高,逐渐向东北倾斜,山地、丘陵、垄岗和平原,由南向北呈阶梯分布。路线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条件属平原微丘区,大体可分为两大段:
    起点叶集至商城县上石桥段为大别山山前低丘平原区,低丘为大别山余脉,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一般在20~50m,岗间洼地多为稻田,一般海拔50m左右。平原区地形较为平缓开阔,相对高差一般在5~20m,为淮河流域的第Ⅱ、Ⅲ级阶地。该区域发育的主要河流有史河、灌河2条大的河流,属淮河流域。
    上石桥至东段终点段位于大别山北淮河以南的山前倾斜平原区,区域地形平坦开阔,受地表水流的切割,地表多呈垄岗状,相对高差一般20~30m,平原区以稻田为主,岗地以旱地为主兼有部分荒地。区域内主要河流为白露河、小横河、竹竿河3条大的河流,亦属淮河流域。
    路区西段亦处于淮河南侧山前地带,地形起伏,岗凹相间,沟谷发育,多呈北东向展布。岗坡东缓西陡,岗顶平缓,由南西向北东倾斜。垄岗的前缘与河谷接触地带,由于水流的强烈侵蚀作用,形成丘陵化地貌景观,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多呈不连续的孤丘,在沟谷的陡壁处常常发生小型崩塌或错落。地面标高44.5~135.0m。分隔带绿地较简单,而立交绿地较复杂,不仅有平地、缓坡地、护坡,而且常有蒸发池和纵横向沟渠,这样的特殊绿地,需要有特殊的绿化设计与之相适应。
    1.2生态特点
    高速公路绿地的生态条件恶劣,白天太阳辐射强烈,时间长,因此白天平均气温高,空气湿度低,而夜间降温快,夏季易缺水,冬季植物易遭冻害;由于绿地土壤中含有大量建筑时留下的建筑垃圾的回填土,生土较多,再加上供水较困难,土壤水分匮乏,一般只能靠雨水,所以较难满足种植要求。
    2、绿地规划
    2.1“线”的景观
    所谓“线”的景观,是指公路沿线的景观,包括线形、中央分隔带景观及道路两侧景观等。本文涉及的“线”的景观。指中央分隔带及上下边坡的景观,根据规划的要求,高挖方边坡的景观是本次绿化设计的重点。
    从司乘人员的角度考虑,上边坡和中央分隔带是视线的焦点,所以也是景观设计的重点。在造景手法上,主要是结合曲折流畅的线形,利用优美的植物景观,达到车移景变的效果。设计手法体现连续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1.1上边坡。对于上边坡,护坡功能、生态恢复与景观美化并重。从护坡的角度出发,采用工程防护与植被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就植被而言,采用速生的草本植物与根系发达的木本植物混播,以兼顾前期效果与长期效果;从生态恢复的角度出发,模拟自然植被群落,采用乔、灌、草合理配置,以形成错落有致的“人工”群落;从景观美化的角度出发,在边坡的坡角添加垂吊的花灌木,在碎落台种植一些观赏苗木。因地制宜,根据边坡高度、土质等,选用空心砖、网格骨架、挡墙等工程防护措施,并采取相应的植被措施;对于岩石边坡,建议采用客土喷播新技术,而不是传统的浆砌片石或喷水泥浆等工程防护措施,以实现防护与绿化的双重目的。
    2.1.2下边坡。对于下边坡,主要是为了固土护坡和水土保持。结合工程防护设计采用草灌混播,用喷播方法实施,以实现快速绿化。
    2.1.3中央分隔带。对于中央分隔带,兼顾防眩与美化。从防眩的角度出发,合理设计植物的规格(高度和冠幅等),种植间距;从美化的角度出发,选用树型美观,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种类,并适当加以整形。为了减少司机的视觉疲劳和行车的单调感,采用多种方案交替使用,每隔一定的距离变换1次。
    2.2“点”的景观
    所谓“点”的景观,主要是指立交区、服务区等的景观以及雕塑、小品等。因为高速公路的行车速度很快,运行中人们很难辨清景物的细部特征,因此景观要着眼于宏观,而不是象城市景观那样刻意去精雕细刻。
    互通式立交区是车辆出入的地方,车速较低,而且是公路对外的窗口。因此对于“点”的景观主要考虑了立交区的景观。对于立交区绿化,主要考虑视线诱导和景观美化。在设计时,要树立大环境、大生态的概念,使其与周围的环境协调一致。强调立交建筑与园林植物互相因借、互相补充,在形式、体量、色彩上互相协调。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绿化配置以片植为主,形成较大的色块或线条,将乔、灌、草、地被植物结合运用,形成层次分明的绿化效果。通过合理配植,达到四季有景可观,组成一组多层次、多色彩、密林、疏林、专类树丛、草地相间的模拟自然景观。
    3、生态保护
    3.1防灾功能栽植
    3.1.1防灾栽植。通过在路边栽植植被,取得防雪、防雾、放风沙和防火等效果。
    3.1.2护坡栽植。为了防止边坡侵蚀、崩塌,通常栽植树木和地被植物。通过绿化坡面,还能起到美化、保护环境、加快恢复自然的效果。
    3.2美化环境功能的栽植
    3.2.1美化自然环境的栽植。目的是保护公路占地范围内及相邻地带原来保存的植被,通常是在其四周栽植。
    3.2.2美化生活环境的栽植。为了使沿路环境免受噪声、废气排放和夜间行车前灯等汽车交通带来的各种灾害,在沿路栽植形成绿化带,以缓和周围居民的心理,同时也可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4、植物的选择
    在植物选择上,依据高速公路特殊的生态条件,应选择具有较强抗逆性的植物。首先应以乡土树种、草种为主,主要树种还应有抗污染能力,以适应高速公路绿地特点。在植物选择上,分隔带绿地与立交绿地又各有特殊的要求。
    4.1分隔带绿地
    植物以灌木、矮乔木和草坪为主,高度为1.6m左右,以不遮挡视线为宜,满足交通安全的需要。选择植物具有防眩、防尘、耐强辐射等功能的植物,以常绿针叶植物为主,如桧柏等。选择不同花期、色泽各异的矮乔木,如五角枫等,使绿带在色彩和空间高度上有所变化。
    4.2立交绿地
    为使立交绿地层次丰富,宜采用乔、灌、花、草结合,形成复层混交群落。此外,为了达到四季长青、三季有花,可选择常绿植物、有花有果植物及色叶植物,以便丰富绿地的色彩和季相变化,色叶植物如紫叶小檗、五角枫、红瑞木等;有花植物如连翘、珍珠梅等;有果植物如榆叶梅等;地被植物如白三叶、狗牙草、早熟禾等。
    5、配置方式
    分隔带绿地和立交绿地有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分隔带绿地以功能性栽植为主,而立交绿地植物配置必须同时考虑功能性和美观性;边坡绿带植物配置应选择抗逆性强、根系发达、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美观性的植物。
    5.1分隔带绿地
    以矮灌木为主,同时每隔100m配置常绿树6株,每2km更换1个树种和修剪造型,这样不仅美化了绿地,而且打破绿带的单调感,有助于消除驾驶疲劳。
    5.2立交绿地
    为了适应立交绿地常披绿装、色彩丰富的目的,在植物配置上可以常绿灌木大片群植的形式为主,并依据构图巧妙群植、丛植或点缀季相不同的色叶、有花、有果植物,这样不仅使整个景观开阔,色彩对比强烈,而且通过乔、灌、花、草的空间高度的对比,达到立体美化的感观。另外,由于立交绿地四周的路面高度有变化,可依据具体地形条件,将植物配置成在高度上与道路相应的渐次变化,使坡面植物清晰美观。
    5.3边坡绿地
    对于护坡植物的配置,可采用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灌木或花灌木纯种密植,形成壮观、色彩鲜艳的立体景观。
    6、参考文献
    [1] 李庆瑞,刘章土.河南省高速公路设计技术要求[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 如果本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西北苗木网的图/文等稿件,均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观点,仅供参考。他人从本网转载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