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西北苗木网

长寿花的养殖方法

日期:2011-10-07     浏览:265896    
 长寿花的养殖方法--首先说明长寿花   没有毒 
 
  长寿花即矮生伽蓝菜,为多年生肉质草本,叶对生,肥嫩多汁,易折断;顶生聚伞花序,花有橙红、黄、红等色,株形矮短,花期长,着花繁茂,观赏价值高。
  一、盆宜小巧通透好,疏松沙壤种植佳 长寿花以种植在通透性较好的土陶盆中生长最佳,但置室内不美观,可外套塑料盆或瓷盆,亦可直接种在小巧的紫砂盆或塑料盆中。种植时在盆底放层碎木炭块或碎硬塑料泡沫块,增强其通透性。 它虽不甚择土,但在重黏土中易烂根,而在疏松肥沃的微酸性沙质壤土中生长最佳。家庭盆栽宜用腐叶土与菜园表土等量混合后,再加5%至8%的沙作培养土。种植时加点骨粉或氮磷钾复合肥作基肥。
 
  
长寿花的养殖方法
  二、适度控水叶繁茂,肥多磷钾花色艳 长寿花是多浆植物,体内含有较多的水分,故较耐旱而怕涝,在高层楼房空气干燥的条件下,生长良好。春秋两季3天左右见盆土干后浇一次透水,常保持稍润即可。夏季宜少浇水,5天至7天浇一次为好,置于室外的长寿花,雨季要避雨淋,水多易烂根落叶甚至死亡,适当控水盆土见干见湿,则枝繁叶茂花多。冬季入室后宜用与室温相近的水于中午浇,一周左右浇一次。
  长寿花喜肥,幼苗上盆定植半月或老株分株半月后可施2次至3次以氮为主的液肥,促长茎叶,花后可施一次以氮为主的液肥,促其复壮。其余时间除夏季停施外,只能施氮磷钾复合肥,施肥时勿将肥弄在叶子上,否则叶片易腐烂,如不小心弄脏叶面,应用水冲洗掉。长寿花的花期长,要打破花期不施肥的戒律,每月施一次稀薄的氮磷钾肥或0.2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使后期花不致因缺肥而变小色淡。
  三、长寿花喜阳光充足的环境,除盛夏中午宜稍荫蔽外,其余时间都要放在向阳处,每天至少要能见4小时以上的直射光才能健壮生长。楼房阳台每半月要将花盆转动180度,使之受光均匀,避免偏冠,降低观赏价值。半阴处虽也能生长,但茎细叶薄花少色淡,远不如向阳处繁茂。如过阴不仅易掉叶无花,就是已开花的植株置于阴处,也会花色变暗淡,继而花脱落枯萎。
  长寿花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5℃至25℃,高于30℃生长迟缓,进入半休眠状态,低于10℃生长停滞,低于8℃叶色发红,花期推迟,0℃ 以下则易冻死。因此要养好长寿花,须为其创造一个冬暖夏凉的小环境,盛夏的中午要避强光暴晒,置于散射光充足的半阴处,如大树下、屋檐下或北向阳台,特别要注意通风降温,可向附近地面洒水,但不能洒在植株上。
  立秋后,从8月下旬到9月上旬,可逐步见阳光,10月起则应多见阳光,促其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当最低气温降至10 ℃左右时,移入室内置于南向或西向窗台前,使之多见阳光,保持夜间10℃,白天15℃至18℃,12月便可开花。

养殖注意事项如下:
 
    长寿花是多浆植物,体内含有较多的水分,故较耐旱而怕涝,春秋两季见盆土干后浇一次透水,常保持稍润即可。夏季少浇水,5天至7天浇一次为好,水多易烂根落叶甚至死亡,适当控水盆土见干见湿,则枝繁叶茂花多。冬季入室后宜用与室温相近的水于中午浇,一周左右浇一次。 
 
    长寿花喜肥,花后可施一次以氮为主的液肥,促其复壮。其余时间除夏季停施外,只能施氮磷钾复合肥,施肥时勿将肥弄在叶子上,否则叶片易腐烂,
 
    长寿花喜阳光充足的环境,盛夏中午宜稍荫蔽外,其余时间都要放在向阳处,每天至少要能见4小时以上的直射光才能健壮生长。半阴处虽也能生长,但茎细叶薄花少色淡,如过阴易掉叶无花, 
 
    长寿花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5℃至25℃,12月便可开花。
 
    长寿花耐干旱,故不需大量浇水,只要每隔3天—4天浇透一次水,保持盆土略湿润即可。冬季低温时和雨季要控制浇水,以免烂根。生长旺季可每隔2周—3周施一次稀薄复合液肥,冬季需注意防寒,室温不能低于12℃,长寿花具有向光性,因此生长期间应注意调换花盆的方向,调整光照,使植株受光均匀,促使枝条向四周各方匀称生长。 
 
    花谢后要及时剪掉残花,以免消耗养分,影响下一次开花数量。一般于每年春季花谢后换一次盆,盆土选用腐殖质土4份、园土4份、河沙2份,另加少量骨粉混合配制而成。这种培养土疏松肥沃、排水性能好,呈微酸性,有利于长寿花生长发育。 
 
    长寿花用扦插法养殖容易成活。一般多于春、秋季节剪取带有3枚—5枚叶的茎段,插入沙床或蛭石盆内,每盆3枚—5枚,保持适度湿润状态,约经20天左右即可生根。 
 
免责声明: 如果本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西北苗木网的图/文等稿件,均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观点,仅供参考。他人从本网转载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
更多>同类苗木品种
推荐苗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