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西北苗木网

盆栽万寿菊怎么养?可以放到室内吗?

日期:2018-03-15     浏览:6661    

万寿菊是一种可以给人们带来健康的植物,因此它的花语就是健康。顾名思义,万寿菊生命力顽强,适应性超强,有长寿的意思。凡是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对於环境及任何事物的适应力都很强,不管处在何种环境下或与任何个性的人一起工作,都能适应。

盆栽万寿菊的养殖方法

1、土壤:酸碱性比较适合种植万寿菊,在微酸性到微碱性的土壤都能生长,土壤的pH值在5.5~7.0之间生长良好。盆栽时要选择适合的盆土,盆土以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

2、温度:万寿菊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花期适宜温度为18~20℃,盆栽时生长适合的温度在21摄氏度左右,能在5℃左右的条件下安全越冬。但不耐炎热,温度高于32℃以上时便会生长缓慢。

3、光照:盆栽万寿菊不适宜放置阳台养殖,每天短时间日照才形成花芽并开花。一般情况,在营养生长期需要每天14.5小时的日照,在花芽分化期需要每天12小时的日照。

4、浇水:盆土过湿时易烂根,浇水应掌握“干湿相间”的原则。万寿菊生长期间,生长速度快,需水量大,很容易缺水,要勤浇水,但注意不要积水。

5、施肥:花期长,需追施肥料供给养分,尽量施用施氮肥,控制量,每月施1次即可,否则枝叶会旺长不开花。先把肥料撒上面,再把水浇透了,让肥料可以随水充分地渗到菊花的根系里,这样才会被万寿菊吸收到。

6、修剪:幼苗成活后,要及时摘心促发分枝,对徒长枝、枯枝、弱枝及花后枝,应及时疏剪或强摘心。对过密枝通过疏剪,改善光照,保留壮枝,但不能摘心,使顶部的花蕾发育充实。在多风季节,还应通过修剪、摘心控制植株高度,以免倒伏。

万寿菊的四季养护知识

1、春季:在每年春季的3到4月份,是万寿菊播种的最佳时机。春季播种,一周后出苗,当苗长出5到7片叶子,约10厘米的时可移植或上盆。需保持土壤的湿润,充分接触阳光,多通风。注意生长期间可多次摘心,促进萌发新枝。

2、夏季:夏季阳光强烈,可适度遮阴,气温高时,应经常浇水,保持盆土的潮湿。开花期间保持温度低一些,可促进多开花,花败后剪去残花枝,加强水肥管理,还可以再次开花。

3、秋季:养护得当花期可持续到秋季。待到气温变凉后,开花就会减少,注意减少浇水和施肥。可把盆栽移至有光照的封闭阳台内,有助延长开花时间。当气温下降到10℃以下的时候,万寿菊的生长就会减慢。

4、冬季:冬季气温逐渐降低,万寿菊开始停止生长。当气温低于5℃,万寿菊就慢慢的枯萎,等待来年春天的萌发。

万寿菊叶子发黄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土壤偏碱:菊花喜肥沃、透水性强、偏酸性土壤,PH值大7.5的土壤极易导致菊花下部脱叶或全株叶片发黄。

解决方法:经常浇经过发酵的洗米水或雨水。不过家中的生活废水就不要随意使用,会影响植株生长。

2、浇水太多:水浇得太多导致土壤积水久湿,透气性差甚至部分须根腐烂,表现出菊花嫩叶暗黄无光泽,新梢萎缩。

解决方法:菊花浇水以盆土干则浇,不干不浇,浇则浇透为原则。夏季气候炎热,盆土易干,要充分浇水,但中午不能浇水,早晨浇足水,黄昏盆土干可再浇1次。雨后侧盆倒水。浇水时防止泥土溅到叶片上。

3、菊花浇水太多:菊花由于长期没浇透水或脱水,新叶虽叶色正常,但下部叶片渐向上干黄脱落老化。

解决方法:菊花生长期间需要充足浇水,盆土干后可再浇一次,但注意中午太阳较猛时不能浇水。

4、施肥过多:菊花施肥过多也会造成叶子发黄现象。

解决方法:菊花施肥要掌握薄肥多施,见花蕾后可以稍浓。追肥可用腐熟豆饼、香油渣2份加清水8份,每隔710天施1次。现蕾后,可用肥料1份加3份水,再掺人少量磷酸二氢钾进行追施。施后,及时用清水冲去叶片上的肥液。

5、叶枯病危害:叶枯病侵染是菊花叶子发黄枯萎的一个原因,主要危害菊花的花叶。

解决方法:每隔15天喷1次500倍的可湿性代森铵或代森锌。

万寿菊有毒吗?

万寿菊无毒。万寿菊不仅无毒,而且可以解毒,尤其是富含叶黄素,既可抗氧化,又能为眼睛黄斑区提供有益的色素,可以过滤蓝光,有明目清火的作用。

万寿菊可以放在卧室养殖吗?

万寿菊没有毒性又很具观赏价值,可以净化空气,所以,可以放在卧室里面养殖。万寿菊花特别的大而且也很鲜艳,看上去就给人愉悦的感觉。如果在卧室里面放上一盆万寿菊,可以调节房间内的环境,点缀生活。而且在夏天的时候把它放在卧室里面,它能够很好的把屋子内的苍蝇和蚊子赶出去,所以它是一种很不错的天然的蚊香。

 
免责声明: 如果本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西北苗木网的图/文等稿件,均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观点,仅供参考。他人从本网转载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
更多>同类苗木品种
推荐苗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