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的养殖与栽培方法(图)
植物别名:
毛姜、猴姜、石岩姜、申姜、海州骨碎补、肉碎补、爬岩姜、岩连姜
拉 丁 名:
Rhizoma Drynariae
所属科属:
水龙骨科 骨碎补属
分布地区:
中国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和台湾;朝鲜南部和日本也产。
形态特征:
水龙骨科植物槲蕨,多年生附生草本根茎肉质粗壮,长而横走,密生棕黄色钻状披针形有睫毛的鳞片。叶二型:营养叶多数,灰棕色,无柄,革质,下面有短毛,卵形,长5~7cm,宽3~6cm,上部羽状浅裂;孢子叶绿色,纸质,无毛矩圆形,长20~40cm,宽10~20cm,基部渐狭下延成有翅的短柄,中部以上深羽裂,裂片互生,边缘具不明显的疏缺刻,叶脉网状,孢子囊群圆形,在主脉两侧各有2~4行,每长方形网眼内一枚,无盖。其根状茎肉质、粗肥横走,密被边缘有齿的阔披针形鳞片。叶片三角状五角形,四回羽状深裂;末回裂片钝尖头,或顶部有二粗齿,每齿小脉1条。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盅状,向顶端开口。
生长习性:
栽培繁育:
骨碎补的根茎附生石上,为较常用的中药材,有除风湿、强筋骨、活血止痛之效。此外,还有舒州骨碎补,秦州骨碎补,效果与本种同。
景观用途:
地被树木类
其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