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盆景中,对景物的塑造并不是最后的目的,而是抒情于景的手段,既要有实感,又要有虚感。盆景本身就是"虚,因为它表现了自然景物,但毕竟不同于真的自然景物。作为艺术手法的虚与实的关系,有互足干虚而引起观者实感的;有立足干实而引起观者虚感的,而即所谓"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实中有虚,亦实亦虚;虚自实出,赤虚亦实,终而达到"虚实相生"、"化景为情思,形成作品的意境。
对意境创造与欣赏中虚实关系的认识,是有着久远的思想渊源和坚实的艺术创作依据的。本末宇宙就是虚和实的结合,客观事物本宋就是有阴有阳、有虚有实的结合。盆景艺术既然要真实生动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就必须运用虚实相生这一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中国历代的艺术家遵循这个规律,创造了无数的艺术珍品。树桩盆景中的虚实关系,主要体现在枝叶与主干、树木与空间、树与盆土以及树根提根等方面。一般空间为虚,主干力实,枝叶相对主干为虚,而相对于空间则为实。在枝叶域植株的安排上,疏散处为虚,密聚处为实。因此,可采取修剪、攀比、雕琢、选盆布局等手段来调整虚实关系,以达到虚实相生。在山水盆景中,献出与水而言,山为实,水为虚,山环水,水绕山,山水的结合也就是虚与实的结合,通过山石的布局、水岸线以及溶洞、流泉、瀑布等的处理,可以有助于虚实相生。若献出与树来说,则山为实,树为虚,树石相依,则有虚有实,就出言,峰、峦、岗、峪力实,沟、壑、涧、穴内虚,处埋好两万面关系是重要的。树木相对于山石为虚,而相对于水面与空间则又为实。故在造型时如水石过虚,可配上小礁石或点缀小船、小桥;山石过实,可穿凿洞壑栽种树木;引泉瀑等,以达到"实中有虚"。
无论是山水盆景,还是树桩盆景、均须记住"宁空勿实,当然,作品的意境不同,虚实、疏密的要求也不相同。若表现高远,实处可占画面的4/10~5/10,若表现平远,实处可占3/10~4/10,超过5/10,多显臃肿迫塞,少干3/10,则又松散单调。这个比例适用盆景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布局时通常易犯正视过实、侧视偏虚的毛病。如有些作品在表现高远巍峨的景观时,层灰较多,属过实。如果注意聚而不结,疏而不散,疏密有拢?槭迪嘁耍?湍苋〉"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如何处理疏密的关系呢?前人经验是一有疏有密,疏密相间,疏能走马,密不通风。在盆景布局中,有的地万要疏,有的地方则要密,疏处与密处应间隔安排,该疏的地方就要着意于疏,即使"疏能走马"也不会显得空洞无物;该密的地方就要大胆地密,即使"密不通风"也不致闭塞不通。疏密关系是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关键在于把握全局,不能把疏或密当怍孤立的部份来处理。疏与密的关系又是相对的,它存在于盆景中的每个部分。就整体而言,要做到"有疏有密,疏密相间,就局部而言,又要做到"疏中有密,密中有疏,同时还要做到"疏中有疏,密中有密"。何处该疏,何处该密、疏、密到什么程度,是不能做出具体的规定,但是这稗艺术分寸的把握,全凭盆景作者的艺生灵腑所感受体会,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中探索、总结。一般说来,主体部份宜细密一些,次要部份则可粗疏一些。盆景中的芏灰也是相对的芏灰,因此其疏密的处理也表现在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