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学名:Sagittaria trifolia L. var. sinensis (Sims.) Makino )泽泻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田里,叶子像箭头,开白花。地下有球茎,黄白色或青白色,以球茎作蔬菜食用。可以吃。也作茨菰。本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植株高大,粗壮;叶片宽大,肥厚,顶裂片先端钝圆,卵形至宽卵形;匍匐茎末端膨大呈球茎,球茎卵圆形或球形,可达5-8×4-6厘米;圆锥花序高大,长20-60厘米,有时可达80厘米以上,着生于下部,具1-2轮雌花,主轴雌花3-4轮,位于侧枝之上;雄花多轮,生于上部,组成大型圆锥花序,果期常斜卧水中;果期花托扁球形,直径4-5毫米,高约3毫米。种子褐色,具小凸起。
**长江以南各省区广泛栽培。日本、朝鲜亦有栽培。球茎可作蔬菜食用等。
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根状茎横走,较粗壮,末端膨大或否。
挺水叶箭形,叶片长短、宽窄变异很大,通常顶裂片短于侧裂片,比值约1:1.2-1:1.5,有时侧裂片更长,顶裂片与侧裂片之间缢缩,或否;叶柄基部渐宽,鞘状,边缘膜质,具横脉,或不明显。花葶直立,挺水,高(15-)20-70厘米,或更高,通常粗壮。花序总状或圆锥状,长5-20厘米,有
时更长,具分枝1-2枚,具花多轮,每轮2-3花;苞片3枚,基部多少合生,先端尖。花单性;花被片反折,外轮花被片椭圆形或广卵形,长3-5毫米,宽2.5-3.5毫米;内轮花被片白色或淡黄色,长6-10毫米,宽5-7毫米,基部收缩,雌花通常1-3轮,花梗短粗,心皮多数,两侧压扁,花柱自腹侧斜上;雄花多轮,花梗斜举,长0.5-1.5厘米,雄蕊多数,花药黄色,长1-1.5(-2)毫米,花丝长短不一,约0.5-3毫米,通常外轮短,向里渐长。瘦果两侧压扁,长约4毫米,宽约3毫米,倒卵形,具翅,背翅多少不整齐;果喙短,自腹侧斜上。种子褐色。花果期,5-10月。
生于湖泊、池塘、沼泽、沟渠、水田等水域。 性喜温湿及充足阳光,适于粘壤上生长,一般春夏间栽植。
植物文化
慈姑是**特色蔬菜之一。原产**南方,早在唐代以前就开始种植。南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早记述了慈姑的药用价值、生长习惯及食用。《齐民要术》载有慈姑栽方法。宋代《梦梁录》把慈姑列入主要物产之一。《本草纲目》载:“慈姑,一根发生十二子,如慈姑乳诸子,故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