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创隆瑞农业草莓苗基地200余亩全部生茬地育苗,品种齐全,满足您的一站式草莓苗采购,秋季可出圃草莓生产苗800万株,穴盘苗300万株,现在全部接受预定,价格优惠中!品种有天使系列,隋珠,越心,越秀,京郊小白,白雪公主,淡雪,白雪小町,雪兔,桃熏,咖啡,妙7,艳丽,圣诞红,雪里香,妙香3号,宁玉,甜宝(章姬),红颜,甘露,天仙醉,香蕉,太空2008,202,金冠,贵妃,幸香,佐贺,法兰地,拉松,甜查理,四季草莓蒙特瑞,美十三,美六等品种草莓苗,夏季草莓苗,草莓穴盘苗及新品种种苗等!欢迎实地考察定苗
一、常见引起死苗的侵染性病害
1、草莓芽枯病
发病规律:致病菌为半知菌亚门的丝核菌,以菌丝体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以随带病秧苗和病土传播为主。露地栽培时以春季发病为主要时期,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2-25℃,在肥大水多的条件下容易发病。保护地温度高,通风不良,湿度大,栽植过密容易导致病害蔓延。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蕾、新芽、托叶和叶柄基部。蕾和新芽染病后逐渐萎蔫,呈青枯状或猝倒,后变黑褐色枯死。也可引起苗期立枯,成株期茎叶腐败、根腐和烂果等。植株基部发病在近地面部分初生无光泽褐斑,逐渐凹陷,并长出米黄色至淡褐色蛛巢状菌丝体,有时能把几个叶片缀连在一起。茎基部和根受害皮层腐烂,在上部干枯容易拔起。被害果病部表面出现暗褐色不规则形斑块、僵硬,终全果干腐,故又称草莓干腐病。温度高时可长出上述菌丝体,已着色的浆果发病,病部变褐,其外围常发生较宽的褐色白带,红色部分略转胭脂红色,色彩对比强烈鲜艳,引起湿腐或干腐,但不长灰色霉状物,是与灰霉果腐病区别之处。
防治措施
(1)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不要在病田育苗,采苗应选择未种植草莓的田地或经土壤消毒的田地育苗。
(2)合理密植,防止过密栽培。栽植不可埋土过深,应“上不埋心、下不露根”为宜;大棚和温室保护地栽培草莓要适时适量放风;合理灌溉,浇水宜安排在上午,浇后迅速放风降湿,防止湿气滞留,并尽量增加光照。
(3)药剂防治:草莓缓苗后开始喷淋有效霉素600倍液,或10%立枯灵水悬剂3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天左右1次,共喷2-3次。
(4)芽枯病与灰霉病混合发生时,可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2、草莓黄萎病
发病规律:病原菌在寄主病残体内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或拟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带菌土壤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借助带病母株、土壤、水源及农具等进行传播,从植株根部伤口或直接从幼根的表皮和根毛侵入,在植株维管束内染指,不断扩散到植株叶及根系,引起植株系统性发病,后干枯死亡。
危害病状:草莓黄萎病开始发病时首先侵染外围叶片、叶柄,叶片上产生黑褐色小型病斑,叶片失去光泽,从叶缘和叶脉间开始变成黄褐色萎蔫,干燥时枯死。新叶感病表现出无生气、变灰绿或淡褐色下垂,继而从下部叶片开始变成青枯状萎蔫直至整株枯死。被害株叶柄、果柄和根茎横切面可见维管束褐变。根系减少,根变为黑褐色,甚至腐败,但中心柱不变色。根在发病初期无异常,病株死亡后地上部分变黑褐色腐败。当病株下部叶片变黄褐色时,根便变成黑褐色而腐败,有时在植株的一侧发病,而另一侧无病,呈现所谓“半身枯萎”症状、病株基本不结果或果实不膨大。与草莓枯萎病的区别在于黄萎病夏季高温季节不发病,心叶不畸形黄化。
防治措施
(1)选择无病地块的健康植株留种,栽植无病健壮秧苗。无病母株可采用空间采苗方式获得,即在匍匐茎的先端着地以前就切取,插入无病土壤中,使其生根,作为母株利用育苗即可。
(2)避免连作重茬,实行3年以上轮作。
(3)播种或栽植前严格土壤消毒灭菌。方法是667平方米用氯化苦13.5-20升,穴施或沟施,施后封土盖膜,揭膜后散气,待没有药害后方可育苗或定植;也可以通过太阳能消毒,选择7月份高温期,盖地膜,再深翻、灌水,利用膜下高温杀菌。
(4)加强栽培管理措施。重点加强水肥管理,适当增施有机营养、磷钾钙套餐肥,活化土壤,增强根系活力,提高抗病抗逆能力。注意草莓种植后土壤不能过干或过湿;及时摘除病老叶;发现病株要尽早拔除及时进行补植,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病菌侵染源。
(5)栽植前或发病初用70%甲基托布津或70%恶霉灵300-500倍液浸根消毒或栽后灌根。
3、草莓枯萎病
发病规律:该病通过病株和病土传播。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在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病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当草莓移栽时厚垣孢子发芽,病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进行繁殖、生长发育,形成小型分生孢子,并在导管中移动、增殖,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输导机能而引起萎蔫。连作或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
危害病状:草莓枯萎病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初期仅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呈波状产生畸形叶,致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畸形或变狭小硬化,且多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后全株枯死。受害轻的病株症状有时会消失,而被害株的根冠部、叶柄、果梗维管束都变成褐色至黑褐色。根部变褐后纵剖镜检可见长的菌丝。轻病株结果减少,果实不能正常膨大,品质变劣和减产,匍匐茎明显减少。枯萎与黄萎近似,但枯萎心叶黄化,卷缩或畸形,且主要发生在高温期。
防治措施
(1)秧苗要进行检疫,建立无病苗圃,秧苗移栽前及时杀菌消毒,减少病菌源,实行轮作;
(2)用抗病品种,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病穴用生石灰及时消毒;
(3)加强水肥管理,适当增施有机营养、磷钾钙套餐肥,活化土壤,增强根系活力,提高抗病抗逆能力。
(4)药剂防治:用2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苗5分钟后再定植,或用药液灌根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茎基部,隔15天左右1次,共防5-6次。药剂交替使用,效果较好。
4、草莓青枯病
发病规律:此病由细菌青枯假单胞杆菌侵染所致。病原细菌在草莓植株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土壤、雨水和灌溉水或农事操作传播。病原细菌腐生能力强,并具潜伏侵染特性,常从根部伤口侵入,在植株维管束内进行繁殖,向植株上、下部蔓延扩散,使维管束变褐腐烂;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病原细菌寄主范围广,与茄子、番茄的青枯病为同一病原。
病菌喜高温潮湿环境,适发病条件为温度35℃,适pH值为6.6。浙江及长江中下游的发病盛期在6月的苗圃期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草莓定植初期。
久雨或大雨后转晴,遇高温阵雨或干旱灌溉,地面温度高,田间湿度大时,易导致青枯病严重发生。草莓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
危害病状:草莓青枯病多见于夏季高温时的育苗圃及栽植初期。发病初期,草莓植株下位叶1-2片凋萎脱落,叶柄变为紫红色,植株发育不良,随着病情加重,部分叶片突然失水,绿色未变而萎蔫,叶片下垂似烫伤状。起初2-3天植株中午萎蔫,夜间或雨天尚能恢复,4-5天后夜间也萎蔫,并逐渐枯萎死亡。将病株由根茎部横切,导管变褐,湿度高时可挤出乳白色菌液。严重时根部变色腐败。
防治措施
(1)实行水旱轮作,避免与茄科作物轮作。
(2)提倡营养钵育苗,减少根系伤害;高畦深沟,合理密植,适时排灌,防止积水,防止土壤过干过湿;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增加通风透光条件。
(3)加强肥水管理,适当增施有机营养、磷钾钙套餐肥,活化土壤,调节土壤pH值。
(4)药剂防治:育苗前用,60%三氯异氰脲酸片剂1000倍液喷洒地面。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或氟哌酸600倍或可杀得2000倍液淋根或、灌根。
5、草莓炭疽病
发病规律:病原菌生长的适温度在28-32℃,属高温性病害,凉爽干燥的气候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宝交早生、早红光抗病性强,丰香中抗、丽红、女峰、春香均易感病。病原菌主要以土壤中的病茎叶,匍匐茎等病残体越冬,并成为初侵染源。病原菌形成孢子后随雨水飞溅到草莓上引起再次侵染和扩展。
危害病状:叶片、叶柄、匍匐茎、花瓣、萼片和浆果都可受害。病株受害大体可分为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两类症状。局部病斑在匍匐茎上易发生,叶片、叶柄和浆果上也常见。茎叶上病斑长3-7毫米,初为红褐色,后变黑色,溃疡状稍凹陷,病斑包围匍匐茎或叶柄整圈时,病斑以上部位枯死。萎蔫型病株起初病叶边缘发生棕红色病斑,后变褐色或黑色,发病较轻时,叶片白天萎蔫,傍晚时能恢复,发病严重时几天后即枯死。掰断茎部的症状是由外向内逐渐变成褐色或黑色,拔起植株,细根新鲜,主根基部与茎交界处部分发黑。
防治措施
(1)种苗检疫:选择有信誉的育苗企业引进种苗,种苗要经过产地检疫,控制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
(2)农业措施: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控制育苗地种苗种植密度和繁育密度;水肥管理。采用滴灌浇水,禁止大水漫灌,禁止在高温时段浇水。合理施肥,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钙套餐肥,促进根系发达,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植株抗病力;中耕处理。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避免重茬。好不要重茬种植,保证轮作期3年以上。
(3)田园清洁:及时清除病叶、病茎、枯叶及老叶以及带病残株,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传播病原;及时拔除杂草,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
(4)异地育苗:对感病品种可采用育苗地北移至冷凉地区,减轻炭疽病的发生。
(5)药剂防治:育苗时苗床土用多菌灵消毒;定植前用70%丙森锌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进行苗床喷雾预防,带药下地;定植后在草莓苗匍匐茎抽生开始预防,保护幼茎不受侵染,药剂可以选用32.5%阿米妙收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25%咪酰胺乳油1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重点喷施短缩茎、匍匐茎等近地表部位。
6、草莓根腐病
发病规律:(1)草莓黑根腐病。长期连作,土壤病原菌、线虫数量增加。越冬低温冻害。除草剂药害。土壤板结,地力下降。植株根部过度积水或土壤过干均易发病。其中土壤病原物增加和植株生长势衰弱是主要病因。
(2)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夏秋气温较低,土壤湿度过大。种植区地势低洼,土壤积水较多。常年连作导致土壤中病原物增加,越冬遭遇冻害,生长势减弱。一般黏土地块比沙壤土易发病。病原以卵孢子在地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夏。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条件适应时即萌发形成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侵入植物的根系或幼根。
危害病状:(1)草莓黑根腐病。病株易早衰,矮小,株势弱,坐果率低。被侵染的根部由外到内颜色逐渐变为暗褐色,不定根数量明显减少,又俗称“死秧”。
(2)草莓红中柱根腐病。植株早衰,茎变为褐色。植株下部老叶变成黄色或红色,新叶有的具蓝绿色金属光泽。匍匐茎减少,病株枯萎迅速。发病初期不定根中间部位表皮坏死,形成1-5mm长的红褐色或黑褐色梭形长斑,严重时木质部坏死。后期老根呈“鼠尾”状,切开病根或剥下根外表皮可看到中柱呈暗红色。
防治措施
(1)实行轮作
避免连作重茬,以实行2年水旱轮作效果佳。
(2)选用无病健康种苗
要选择无病、健康的植株留种,好采用组织培养生产的无病种苗,并在无病菌的土壤上进行育苗。
(3)选用抗病性较强的草莓良种
(4)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是减少初侵染源、减轻土传性病害发生的有效的方法。育苗或定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灭菌,方法是每667m2用氯化苦13.5-20L,穴施或沟施,施后封土盖膜,揭膜后要散气,待没有药害后再育苗或定植,但要注意施药人员安全。太阳能消毒,方法是在7月份的高温期,深翻,灌水,盖地膜,维持5-7天,利用膜下高温杀死病菌。
(5)加强栽培管理
施足优质基肥,促进草莓健壮生育;采用高畦栽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密植,降低草莓株间湿度;进行地膜覆盖,避免果实接触土壤;防止高温多湿,创造良好生长环境;切忌偏施氮肥,发生徒长,增施含腐殖酸、磷钾钙套餐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搞好园地卫生,消灭病菌侵染来源。
(6)药剂防治
蘸土坨、蘸根:定植前用恶霉灵或精甲霜灵或咯菌腈+800倍液蘸土坨或蘸根;
淋根、灌根:定植缓苗后,使用恶霉灵+800倍淋根或灌根,每棵0.5斤左右,可以预防芽枯病、炭疽病、枯萎病、根腐病、黄萎病等病害;
死棵发病初期可用:(啶氧菌酯)+可杀得叁千(氢氧化铜)+(咯菌腈、精甲霜灵)喷雾加灌根,连续2-3遍。
二、非侵染性病害引起死苗
定植温度过高、栽后灌水不及时、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土壤酸化、盐分过高、栽植过深、排涝不及时等原因都会引起死苗。
防治措施
首先移栽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通过高温闷棚消毒,可以杀死土壤中大部分黄萎病、根腐病等土传病菌和根结线虫、地下害虫等;
其次移栽时,要选择健康的草莓秧苗,并且对秧苗进行消毒处理,并进行适当的修剪,剪去幼苗的残叶,埋幼苗的时候保证根茎埋入土中切不可过深,应使苗心得茎部与地面平齐,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跟。移栽当天的温度也不能太高,好选择阴天进行移栽。
后就是移栽后的管理,移植后要及时灌水,用有机活化套餐营养800倍液灌根1-2次,调节土壤酸碱度,螯合游离的盐分离子,促进根系下扎。要保证排水通畅,假如遇到高温天气,要及时采取遮荫措施进行覆盖,还要注意保持通风,严格控制好田地内的温湿度,杜绝草莓死苗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