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名称 | 米经(cm) | 高度(cm) | 冠幅(cm) | 地径(cm) | 价格(元) | 单位 |
川岛桃树苗 | - | 125 | 8 | 1.2 | 3 | 元/棵 |
曦春桃树苗 | - | 125 | 10 | 1.2 | 5 | 元/棵 |
水蜜桃树苗 | - | 100 | 1 | 1.1 | 3 | 元/棵 |
突围桃树苗 | - | 127 | 1 | 2 | 3 | 元/棵 |
雪桃树苗 | - | 100 | 15 | 2 | 4 | 元/棵 |
清流县地处闽西北内陆山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9℃,年降雨量1770~1859mm,山坡地多有利于发展果树。随着近年来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民从单一的种植水稻,逐步发展果树种植。从1995年起清流县种植水蜜桃面积逐步扩大,主要有白凤、安农一号、源东白桃、白玉油桃等品种。而近年来由于桃炭疽病发生逐年加重,水蜜桃面积不断缩小,严重制约桃树发展和农民增收。为此,现将水蜜桃炭疽病的发病特点、危害症状与综合防控措施总结如下:
1 病原及发病规律
炭疽病的病原是属一种半知菌类的真菌,以菌丝体在枝条病组织内越冬,也可在树上的僵果中越冬。当翌春气温回升到20℃以上,相对湿度在80%以上,病菌便发育形成孢子,随风、雨、昆虫传播到枝条、叶片和幼果上,引起初次侵染。病菌部溢出的菌脓可以从寄主果实和枝梢气孔或伤口侵入,也可通过雨水飞溅在果园进行转辗传播。该病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不断反复侵染,便在桃园里不断扩散蔓延;该病为害时间长,影响整个生长期。清流县从3月中下旬桃树谢花后开始发病,危害幼果,4月上旬为害严重,造成幼果大量脱落。在时晴时雨的气候条件下易感病,高温高湿是该病流行的主导因素。2013年3月20日在长校镇李清河家桃园检查,桃树发病率8.3%~13.4%,同年4月19日桃树发病率16.4%~28.6%。 2013年5月26日在嵩口镇黄水秀家桃园检查,由于果园偏施氮肥、管理粗放、地下水位高、地势平坦、易积水、通风透光差、阴蔽的果园易发病,老果园易发病,发病率53.6%以上,幼龄果园较不易发病。
2 危害症状
水蜜桃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和枝梢,尤以为害幼果为严重,幼果初期发病时果面呈褐色水渍状斑,随果实的膨大病斑也扩大,呈红褐色,病斑圆形或椭圆形,并明显凹陷。成熟果发病,主要在果顶发病,病斑显著凹陷,有明显的同心环,在潮湿时病健处有朱红色小粒点﹙分生孢子盘﹚。嫩梢发病,开始出现水渍状病斑,渐出现褐色的椭圆形或不规测形病斑,病健交界处明显,随着病斑的扩大,嫩叶变黑而使嫩梢萎蔫干枯。
3 综合防控措施
3.1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认真做好桃树苗产地、调运检疫工作,购买种苗时要选购无病苗木,防止带病菌苗木传至新区。
3.2 冬季清园,铲除病源 在冬季桃树落叶后进行合理修剪,使园内通气、透光良好,剪去病枝、枯枝,摘除僵果,对郁蔽桃园进行间伐。此外,多年生的衰老枝组和细弱枝组容易积累和潜藏病原,也宜剪除,对易积水的桃园开好(梯壁沟,沟宽30~40cm,沟深20~30cm)后沟。将园内的病叶、病果、杂草和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然后全园彻底喷1次3~5°Be石硫合剂。
3.3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桃园管理,在桃树落叶前后施足基肥(约占前年施肥量60%),全园深翻30~40cm,667m2施无污染的有机肥100kg、过磷酸钙25kg、硼肥0.15kg,使树势健壮,提高抗病力,减轻发病。对桃园应避免偏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提倡健身栽培,提高桃树自身的抗病能力。注意雨后排水,合理修剪,做到通风透光,防止枝叶过密,减少发病,山地桃园每2年撒施1次生石灰,667m2施50~80kg为宜,提高土壤pH值。
3.4 果实套袋和避雨栽培 采用单层蜡质小白袋套袋和大棚避雨栽培,可有效防治炭疽病和其它病虫发生,但在生产上采用果实套袋和避雨栽培对一般的水蜜桃效益不高的果农很难推广和采用。对经济效益好,成熟期早的油桃采用更有价值。在生理落果后合理疏果,喷1次杀虫杀菌混合液,果面药液干后即可套袋。
3.5 药剂防治 重点是保护幼果和消灭越冬菌源。用药时间应抓紧在下雨前后和发病初期进行。春季萌芽前再喷1次3~5°Be石硫合剂或在花露蕾期喷1次1%的等量式波尔多液。在初花期和谢花期分别用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和10%世高颗粒剂1000~1200倍液进行保护。谢花后10天起每隔 7~8天用10%的世高颗粒剂1000~12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霉能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交替喷药保护,在生长季节不用或慎用波尔多液、退菌特,以免产生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