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木名称 | 米经(cm) | 高度(cm) | 冠幅(cm) | 地径(cm) | 价格(元) | 单位 |
蜂糖李苗 | 1 | 150 | 10 | 1 | 5 | 元/棵 |
蜂糖李苗 | 1.8 | 150 | 2 | 2 | 10 | 元/棵 |
蜂糖李苗 | 1.2 | 140 | 2 | 3 | 25 | 元/棵 |
蜂糖李苗 | 0.7 | 120 | 10 | 0.7 | 5 | 元/棵 |
蜂糖李苗 | 1.2 | 120 | 10 | 0.8 | 5 | 元/棵 |

1公分蜂糖李苗小苗批发, 哪里有卖蜂糖李子树苗的
蜂糖李子苗种植前准备及建园选址建议
蜂糖李子苗又快到了种植的时间了,蜂糖李子苗栽植前准备工作和建园选址是大家关心的。
蜂糖李子苗种植前如何避免烂根?
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是蜂糖李子苗种植前如何使它不烂根,蜂糖李子苗烂根病也叫根腐病,是由病菌侵染引起,也有由水涝、冻害、盐碱、施肥不当和管理不善引起的生理性烂根。
蜂糖李子苗木栽植前,为蜂糖李子苗或林木的地块,由于土壤中烂根病菌较多,应在拾尽腐根的基础上,对坑土进行药剂灭菌处理,可选用适宜灌坑的药剂,如选用500倍液硫酸铜、75%五氯硝基苯800倍液、50%代森铵400倍液、40%福美砷5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等。
蜂糖李子苗建园选址建议:
蜂糖李子苗要考虑所选地块不易水淹,因为低洼易水淹地常致根系呼吸困难,而且这样的地块冻害和盐碱较重,这些都会引起生理烂根。此外,质地黏重土壤和沙滩上也不宜建园。
防止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烂根病,首先要选择脱毒苗木或野生砧木繁育苗,不可用蜂糖李子苗籽做砧木繁育的苗木,这点十分重要。第二要挖大坑,施足有机肥。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还要与坑土拌匀,保证苗木栽植后生长健壮,增强根系抗病菌侵染能力。
蜂糖李子苗定植
定植前苗木准备: 无论是自育苗还是外调苗木,栽植前要按质分级,保证优苗栽植,要求苗木根系完整,健壮,芽质饱满,无检疫对象和严重病虫害。
定植密度和方式: 由于蜂糖李子苗的自花授粉坐果率低,因此,栽植时必须考虑配置授粉树。栽植株行距因地势、土壤、品种而不同,一般3—4mx5—6m。
栽植时期和方法:
(1)栽植时期:北方秋栽易发生冻害和抽条现象,所以一般采用春栽。
(2)栽植方法:栽植穴一般直径1 m左右,深度0.8—1 m。挖栽植穴时必须把表土、心土分别堆放在穴的两边备用。栽植时把李树苗垂直放在穴中央,把根全部展开,然后边填土边提动树干,使根系与土壤间没有空隙而紧密结合。回填土时先填入20 cm的表土,再把心土混入肥料后填入穴内40—60 cm,边填边踩实,上层40 cm全回填表土,回填完后栽植穴周围土面高出20 cm左右,幼苗栽植后立即灌足水。
土肥管理
李子树苗对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无论是酸性土壤还是碱性土壤它都能够适应,一般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对李树生长发育有利,幼树的行间以间作豆类、蔬菜为宜。土层较浅或瘠薄的地段,秋季易间作紫云英、蚕豆为主,在第2年4月上旬,全部耕翻入土,以创造深厚的肥土层。
施肥
(1)采果肥:在采果后的7~8月份施入,占全年施肥量的60%。以绿肥、土杂肥、腐熟的人畜粪为主。目的是恢复树势,促进花芽分化和防止早期落叶。
(2)花前肥:在春季芽萌动时施入,占全年施肥量的10%。以速效性氮肥为主,目的是促使开花展叶。
(3)壮果肥:在果实形成果核的硬核期施入,占全年施肥量的30%。以腐熟的堆肥为主。目的是促使果实充分膨大,并为花芽分化准备营养物质。
蜂糖李子苗三主枝开心形修剪
三主枝开心形是当前露地栽培李树的主要树形,具有骨架牢固、易于培养、光照条件好、丰产稳产的特点。
树高2.5-3米,主枝数量三个,呈波浪曲线延伸。主枝好朝北,距离第二主枝15厘米左右,主枝角度60°-70°。第二主枝朝西南,距离第三主枝也在15厘米左右,主枝角度50°-60°。第三主枝朝东南,主枝角度40°- 50°切忌中枝朝南,以免影响光照。
如是山坡地,主枝选地坡下方,二、三主枝在坡上方,提高距地面高度,管理方便,光照好。每主枝选两个侧枝。第二侧枝着生在侧枝的对方,并顺一个方向呈推磨式排列。
主枝上的侧枝距主干60-70厘米,第二侧枝距侧枝40-50厘米。第二主枝上的侧枝距主干50-60厘米,第二侧枝距侧枝40-50厘米。第三主枝上侧枝距主干40-50厘米,第二侧枝距第侧枝40-50厘米。侧枝要求留斜枝,角度较主枝大10°-15°侧枝与主枝夹角70°左右,夹角大易交叉,夹角小,通风透光差。
结果枝组一般分为大、中、小三种,其中,大型结果枝组长80厘米左右,位于骨干枝西侧,在初果期树上,骨干枝背后也可以配置大型结果枝组。中型结果技组长30-40厘米,位于骨干枝两侧,或安插在大型枝组之间,可以长期保留或改造疏除。小型结果枝组长40~50厘米,位于树冠外围、骨干枝背后及背上直立生长,有空则留,无空则疏。
枝组在骨干枝上的配置,是两头稀中间密,顶部以中、小型为主,基部和中部以大、中型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