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见闻
“无比艰巨,无比光荣。一生中从未有过如此刻骨铭心的经历。”贵州赤水市委书记况顺航说出的这句话,代表了许许多多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上的干部的心声。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一个多月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贵州、陕西、青海等10个脱贫攻坚重点省区市调研了解到,广大扶贫干部攻坚克难,带领群众盖房子、闯路子、收票子,脱贫成效显著。在这一过程中,干部作风沉下来了,干群关系更密切了。不仅群众脱了贫,干部思想能力也脱了“贫”。
同时,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对一线扶贫干部的履职尽责能力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考验。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黄茂营乡南窑村驻村书记吕远成(右一)在与村民交流彭源摄/本刊
干部好作风回来了,压力也很大
“实在不好意思,今天去跑大豆种子了,这事耽误不起啊。好在6吨种子今天都解决了。”约定采访时间几经改变,《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终于见到了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李家乡山庄村书记阎三财。
然而,刚进行不久的采访又被一个电话打断:山庄村对口帮扶单位帮扶的化肥到了,他要赶回去给村民分发化肥。“本想今天还能回家住一晚……”阎三财苦笑着说,“这几年苦恼的事,就是很少有时间陪孩子,顾不上家里的事。”
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历时一个多月的走访调研中,类似的场景并不鲜见。
扶贫干部郭飞长期下乡,经常三四个月回不了一趟家。父母很不理解:“你们扶贫办有那么忙吗,光往别人家跑,自己家都不要了?”
“爸爸调任后,我给他打电话他常常不接,有时打回来匆匆说两声就挂断,经常晚上十点多还没回来,家里重担全部压到妈妈身上。”这是陕西省旬邑县扶贫办主任燕志敏的儿子对父亲的印象。
扶贫干部张飞汇总编写的扶贫材料堆起来有一人高,忙起来也是有家难回。
在扶贫一线调研,本刊记者感受到了干部们的“苦”,不光是苦于工作忙碌、苦于任务艰巨,更多是苦于不能兼顾工作和家庭,对家人心怀愧疚。
2016年5月,青海省湟中县李家山镇党委书记赵明辉的妻子遭遇车祸去世,儿子6月份参加高考。面对家里这么大的变故,赵明辉匆匆处理完妻子后事后,没有请假休假,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扶贫工作中。
“脱贫攻坚是硬任务,基层干部不敢休假,再苦都得坚持下去。”李家山镇镇长杜军说。
为了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各部门选派大量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书记、成立工作队。工作队队员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村民都说“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在陕西省旬邑县马栏镇前义阳村,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村广播室内局促地摆着两张床。这里是扶贫干部黄哲和同事的住所。
床头摆着工作日志、贫困户信息等资料和一些治疗感冒、高血压的药,还有一个装着日常换洗衣服的箱子,就是黄哲在村里的全部家当。一周五天住在村里,忙起来十天半月不回家是常事,只有回家时才能洗上一次澡。
黄哲是咸阳师范学院后勤处主任,现在担任驻村书记。“这里的群众为革命作了很大的贡献,对党的感情很深。我们必须传承先辈精神,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黄哲说。
“过去有些干部像臊子面上的韭菜叶子,浮在水面上。”95岁的原关中分区老红军杨宏畴说,“现在他们访贫问苦,家家户户都去看,大大小小的事都关心,这才像我们党的干部。”
越来越多的扶贫干部将驻村从要求变为自觉。“现在驻村驻出亲戚了。扶贫干部走在村里,狗都不乱叫。”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水井村书记王泽勇说。
贵州石阡县委书记皮贵怀说,县里要求驻村干部必须吃住在贫困户家,交伙食费和住宿费。“扶贫干部要把贫困群众当自己的亲人一样来帮扶。”
墙上贴着脱贫攻坚作战图;有些女同志背着年幼的孩子加班加点;有些扶贫干部通宵达旦地工作……《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大多数扶贫干部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跟当地群众一道苦一道干,冲刺脱贫攻坚战。
“我参加工作27年来,除了3天婚假外,再没休过假。”青海湟中县委书记李晓舸说,很多乡镇干部和贫困户待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陪伴家人的时间。
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牺牲在岗位上的扶贫一线干部已经有100多人,更多干部轻伤不下火线。四川屏山县碾米村党支部书记文忠珍身患重病,仍坚持在一线组织聚居点建设,只为了让贫困户尽早搬进新居。
位于黔西北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拔高、沟壑深,目前还有13.44万贫困人口。“条件异常艰苦,对人是极大的挑战。”在威宁挂职副书记的贵州省委办公厅综合处处长谢斌说,“为了群众脱贫,我们不怕流汗珠子,也不怕流血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