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实拍图
详情说明
山东泰安万恒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繁育、推广、技术于一体的科研型农业公司。13181775877我公司基地培育的优质草莓苗品种有:1、章姬草莓苗:是以久能早生与女峰杂交育成的早熟品种,果实长圆锥形、淡红色。个大畸形少,可溶性固形含量9%-14%,有一股奶香味。果形长圆锥形,大如鸡蛋,果肉软多汁、味甜,吃起来实心味美,水嫩多汁,果色艳丽美观,柔软多汁,一级序果平均40克,时重130克,亩产2吨以上,休眠期浅,适宜礼品草莓和近距运销温室栽培。亩定植为8000-9000株。植株长势强,株型开张,繁殖中等,中抗炭疽病和白粉病,丰产性好。2、甜茶里草莓苗:美国草莓早熟品种,果重60g以上,平均果重25-28g,亩总产量高达2800-3000kg,年前产量可达1200-1300kg,果实商品率达90%-95%,鲜果含糖量8.5%-9.5%,品质稳定。且育苗、栽培管理容易,不足之是果肉密度稍小,要注意适时采收。 该品种生长势强,株高19~26厘米,抽生匍匐茎能力较强。叶片近圆形较厚,叶色深绿,叶缘锯齿较大钝圆,叶柄粗壮有茸毛,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株型较紧凑,生长势强,花序二歧分枝,连续结果能力强。高抗灰霉病和白粉病,对其他病害抗性也很强,很少有病害发生,适应性广,休眠期在45小时左右较短。3、红颜草莓苗:又称红脸颊,是用章姬与幸香杂交育成的早熟栽培品种良种。果实圆锥形。果面深红色、富有光泽,果面平整,种子分布均匀,稍凹于果面,黄色、红色兼有。一、二级序平均单果重26克,单果重50克以上。植株长势强,株态较直立,叶片大、绿色,叶面较平。叶柄中长,托叶短而宽,边缘浅红。两性花,花冠中等大,花托中等大,花序梗较粗、长,直立生长,高于或平于叶面。每株着生花序4~6个,每序着花3~10朵,自然坐果能力较强。促成栽培中不用赤霉素处理。由于休眠浅,夏季繁苗期出现开花结果现象,应及时摘除。该品种生长健壮,多级花序,结果期长,产量高,一般亩3500至4000斤。
草莓苗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花、花梗和果实。叶片染病,初期在叶背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叶缘向上卷曲变形,较后病叶逐渐枯黄。花、花蕾染病,花瓣呈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果实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后期果面覆有一层,着色不良。病菌侵染的较适温度为15~25℃,低于5℃或高于35℃均不利于发病。相对湿度80%以上,低湿也可萌发,尤其是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又有大量菌源时易流行。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2、农业防治:合理密植,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雨后及时排水,加强水肥管理。培育健壮植株。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老叶、病叶,并把田间地头的枯枝、残叶集中深埋或烧毁。3、药剂防治:在草莓生长前期,未感染病时,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药保护。在病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药剂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10%世高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40%杜邦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目前较有效的防治方式是用硫磺熏蒸器。
草莓苗炭疽病:1.病症主要发生在幼苗期和中期,结果期很少发生,主要危害草莓茎、叶、果实。2.染病后的叶会产生局部病斑或萎嫣枯死;茎染病会产生椭圆形溃疡状病斑;果实则会呈现圆形褐色或者深褐色病斑。3.炭疽病病菌较适合在气温25~30℃,在气温上升到23℃时,临近地面的匍匐茎和幼嫩组织易感染病菌。病害防治:1.幼苗选择抗病品种,增强幼苗抵抗力2.种植土地要提前进行消毒处理,尽量不要连种,三年换次土地较好。3.控制好幼苗稠密程度,施肥不要过量过多,增强幼苗自身抗病能力4.发病初期摘掉老叶病叶减少滋染,浇水时切勿大水漫灌或喷灌,要用沟灌或滴灌补水为好。5.在高温季节定期用药剂喷雾阻止病害侵染,常用药剂有40%福美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咪鲜胺可湿性药剂700倍液、海晟宝200倍液叶面喷雾等药剂。
草莓苗叶斑病:分布较广,在我国草莓栽培区广泛发生,严重时发病率可达40%~60%。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大多发生在老叶上,叶柄、果梗、花萼、浆果也可受害。叶片染病,较初形成小而不规则的红色至紫红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大为直径2~5毫米大小的圆形或长圆形病斑,病斑中心灰白色,边缘紫褐色,似蛇眼状,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小黑点,为害严重时,许多病斑融合成大病斑,叶片枯死。果柄、花萼染病后,形成边缘颜色较深的不规则形黄褐至黑褐色斑,干燥时易从病部断开。果实染病,浆果上的种子单粒或连片受到侵害,被害种子连同周围果肉变成黑色。病菌喜潮湿的环境,病菌较适的温度为18~22℃。重茬、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多湿地块或植株生长衰弱的田块发病重。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地选用抗、耐病品种。2、农业防治:合理轮作,控制施用氮肥,以防徒长,适当稀植,摘除老叶、枯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采收后及时清洁田园,将残、病叶集中烧毁。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淋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5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5000倍液,间隔10天喷1次,共喷2~3次。就可以每隔18-24英寸种一棵草莓
草莓苗根腐病:1.病症。低凹地发病重。真菌从根的尖端侵入后向根心生长,根的中心先呈红色或淡红色,往后逐步变成黑褐色而腐臭,地上部分由基部叶片边缘起头变为红褐色,逐步凋萎枯死。2.防治要领:育苗地用50%速克灵对种苗消毒3次;移栽前对土壤举办彻底消毒或高温措置赏罚赏罚,不种植病苗,起苗移栽时用克菌丹药液浸苗根。定植后要实时摘除老叶,多施有机肥,少施氮肥,培育栽培抬举壮苗。公允浇水,灌注贯注棚内积水。
草莓苗褐斑病(叶枯病):1.病症。首要风险叶片,果梗、叶柄也可发病。叶感病后先呈现褐色小点,后逐步扩充年夜为圆形或近卵形斑,圆斑为褐色,为紫褐色,边缘为紫红色,病健交界较着。后期病斑上可造成褐色小点,呈犯警则轮纹枚举。病斑交融在一起时,可使叶组织大年夜片枯死。病斑在叶尖、叶脉产生时,常使叶组织呈“V”字形枯死。2.防治要领。选用抗病种类。培育栽培抬举壮苗,节制氮肥使用量。栽植前用40%托布津500倍液浸苗20分钟,可减轻发病。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500倍液、50%苯菌灵1500倍液、70%托布津1000倍液,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草莓苗红蜘蛛病:又称朱砂叶螨、全爪螨。是保护地栽培草莓的重要害虫,在全国各地分布广泛。食性杂,以成螨、若螨在叶背刺吸植物汁液,发生量大时叶片灰白,生长停顿,并在植株上结成丝网,严重时导致叶片焦枯脱落,草莓如火烧状。草莓叶片越老,含氮越高,红蜘蛛易发生。粗放管理,植株长势衰弱,危害加重。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早春进行翻地,田间、地头杂草,减少虫源。蔬菜收获后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草莓育苗期间,及时摘除有虫叶、老叶和枯黄叶,并集中烧毁。2、化学防治:应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1.8%齐螨素乳油6000~8000倍等均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草莓苗蚜虫病:危害特征:全国草莓产区多有发生,在草莓抽苔始花期大批蚜虫迁入草莓田,群居在草莓嫩叶叶柄、叶背、嫩心、花序和花蕾上活动,吸取汁液,造成嫩芽萎缩,嫩叶皱缩卷曲,畸形,不能正常展叶。蚜虫是传播病的主要媒体,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其本身危害所造成的损失。防治方法:1、喷施农药 药剂防治是目前防治蚜虫较有效的措施,控制住蚜虫,还能有效地预防病。蚜虫天敌较多,有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等,应尽量少使用广谱性农药,以保护天敌。药剂主要有50%灭蚜松乳油2500倍液、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2.5%溴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5%功夫(除虫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等。2、黄板诱蚜有翅成蚜对黄色、橙黄色有较强的趋性,在草莓地周围设置黄色板。即把涂满橙黄色30×50平方厘米的塑料薄膜,外再涂一层粘性油,插入田间或挂在高出地面0.5米,隔3~5米放1块,这样可以大量诱杀有翅蚜。3、银膜避蚜 利用银灰色对蚜虫的驱避作用,可以用银灰色的地膜覆盖,防止蚜虫迁飞到草莓地。4、利用天敌应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并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保护蚜虫的天敌,以天敌来控制蚜虫的数量。也可人工饲养或捕捉天敌,在地里释放,控制蚜虫。5、及时清洁田园,摘除草莓老叶,消灭杂草。草莓苗红蜘蛛病:又称朱砂叶螨、全爪螨。是保护地栽培草莓的重要害虫,在全国各地分布广泛。食性杂,以成螨、若螨在叶背刺吸植物汁液,发生量大时叶片灰白,生长停顿,并在植株上结成丝网,严重时导致叶片焦枯脱落,草莓如火烧状。草莓叶片越老,含氮越高,红蜘蛛易发生。粗放管理,植株长势衰弱,危害加重。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早春进行翻地,田间、地头杂草,减少虫源。蔬菜收获后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草莓育苗期间,及时摘除有虫叶、老叶和枯黄叶,并集中烧毁。2、化学防治:应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1.8%齐螨素乳油6000~8000倍等均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我公司基地拥有20多年的育苗经验,专注于苗木发展,致力于品种的优选。为保证苗木的质量,所有苗木都是从农科院接穗引种,所出售的苗木为保证纯度,全部是自繁自育。欢迎广大新老客户前来参观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