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实拍图
详情说明
红肉苹果由瑞士水果种植家马库斯科波特培育而成,易于栽培管理,果实形似番茄,味道甜美,富含抗氧化物,产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据悉,2015年昌平区共引进该品种苹果树2000棵。马库斯特科波为此苹果取名为红色之爱。这种苹果一般在九月中下旬成熟,成熟的果实果皮全面玫瑰红色,富有光泽,其果肉到果核也是呈玫瑰红色,果实切后不变色,无论烹饪还是榨汁,色彩都保持鲜红,还可以从中提取红色花青素用于食品加工产业。
红肉苹果的果肉细密硬脆、汁多,具有浓郁的香味,口感极佳,耐储运。果肉含有很高的抗氧化物质,其果树还具有一定的美化环境、观赏价值,是林果兼优品种。[3]
形态特征编辑
红肉苹果为小乔木,高5~8 m。树冠开阔,树皮红褐色。小枝常红棕色,被细绒毛。春季长出的新叶全部为紫红色;叶片椭圆形或到卵圆形,长6~9 cm,宽3~6 cm,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叶缘有锯齿;上面暗绿色,下面被疏柔毛,叶脉红色,叶柄红色。伞房花序,花径3~5 cm;萼筒暗紫色,萼片披针形;花瓣倒卵圆形,鲜紫红色;雄蕊多数,紫红色。果实球形,直径3~5 cm,果肉粉红色至紫红色。种子卵形,鲜粉紫色,花期4-5月,果期多为8月(6-10月)[1] 。
生态习性编辑
红肉苹果的寿命一般为25~40 d,长者可达50 d。结果早,结实力强,甚丰产,耐贫瘠土壤和粗放管理,抗旱、抗寒力强,其中的小果类品种可与山荆子[M.baccata(L.)Borkh]的抗寒力媲美。习性喜光、不耐阴,庇荫不利生长,甚至死亡。要求比较冷、凉和干燥气候,不耐湿热多雨天气,喜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土壤pH值5.7~6.7,适生长[1] 。
栽培技术编辑
露地栽培:
定植时,根据土壤情况决定是否挖定植穴。丘陵山地需挖大的定植穴,并清出砾石,回填土壤。平原地沙壤土,则无需挖大的定植穴。肥沃平原地一般前期采用株行距为1.5m×4m,每667m2 栽株数为111 株。大面积栽植时,需要配置其他红肉苹果品种为授粉树。定植年的冬季,对中干延长枝进行中短截。第二年冬季,继续对中干延长枝进行中短截,并疏除中干延长枝的竞争枝;对选留的层主枝延长枝进行轻短截或缓放[4] 。
施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在休眠期结合翻耕使用。施基肥应于秋后落叶前早施为好,正常情况下的施肥量按每生产1kg 的优质果,施入0.1kg 的颗粒有机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0.05kg 来计算。结果后,每667m2 可施200~300kg 的颗粒有机肥。土壤追肥次应在3 月上旬~5 月上旬进行,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为主。3 年生树每株用0.75kg,第二次在8 月上旬,即果实生长后期,以硫酸钾型复合肥为主[4] 。
盆栽:
根据条件, 可选择栽花用的高30 cm 、直径35 cm 的烧泥盆、塑料盆、布盆或瓷盆均可。红肉苹果适应性极强, 在砂壤土、壤土、粘壤土中均生长良好。适宜的土壤pH 值为6.5~8.0, 土壤含盐量应小于0.1%~0.2%。栽培时间一般在休眠期, 即从落叶到萌芽前进行,温带地区好是秋栽。秋栽的苗木根系愈合早,翌年春天发根早,缓苗快,有利于栽培后苗木的生长。苗木一般选用2 年生。每盆栽1 株,栽培深度10~12 cm 为宜,栽后立即浇透水[5] 。
每年春季开花前和果实膨大期追肥1 次。在幼苗期、嫩叶期、开花期、结果期和果实膨大期, 每15 d 在叶面喷施1 次沼液。盆栽一定要保持盆土湿度适宜,特别要保持开花前期盆土的湿润, 以提高结果的质量和数量。
红肉苹果苗期发枝力较弱,不宜做过多的修剪,一般只做自然形的修剪,促使树冠呈圆头形即可。当新梢长到5~10 cm 时,抹除密生芽、竞争芽。盆栽红肉苹果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 摘心可增加短果枝数量控制顶端优势,防止枝条过长而影响成花。摘心后枝条暂停延长生长,有利于充实壮枝,提高基部芽的质量,促进粗壮而成花,并加速扩冠成形。拉枝一般是在7 月的中旬进行, 按整形要求拉枝开角,骨干枝可拉至50°~60°,一般不能超过70°,辅养枝拉平即可。对结果后的主枝先端下垂的,不要拉枝。除冬剪、抹芽、摘心、拉枝外,还要在每年的7 月中旬以后,及时疏除交叉梢、重叠梢、过密梢、背上直立的徒长梢和病虫梢,并适当的控制副梢的萌发,创造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其花芽分化和翌年的盛花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