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到七星关区海子街镇五十亩村的大老包组山头,眼前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垄一垄的“梯田”,环山延伸天际,新栽的皂角树生机盎然。
大老包组村民王健扛着锄头出门,到自家地里给皂角树锄草。
“今年不会再像往年一样,种的玉米卖不出去只能喂牲口。明年12月,皂角树就可以摘刺来卖,到时候就有钱分了。”看着地里长势良好的皂角树苗,王健心里别提多踏实。
王健是该村精准脱贫户,他响应村里的号召,从今年农历正月十六开始,就种上“浑身是宝”的皂角树。而像王健一样改种皂角树的村民,在五十亩村还有许多。
五十亩村能兴起种植皂角树的热潮,源于现在担任五十亩村的“书记”史君。
2016年6月,洪山街道洪山社区供职的史君发现村民们几乎都只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没有多少收成,还非常辛苦,他深刻体会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于是积极联系招商引资项目,并多次赴外地找合适的项目,考察真正适合五十亩村的发展产业。
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后,今年2月,在了解了皂角树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后,史君当场决定:“就是它了!”
“皂角是我国特有的苏木科皂荚属树种之一,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石质山坡、中性、微酸性及轻度盐碱地都能生长,存活率高达98%,皂角雌雄异株,雌树结荚能力强,雄树长出来的皂角刺能入药,可以说,皂角浑身都是宝。” 史君说。
“这些皂角5年后就有收成,一棵树至少产值在200元左右。一亩地种74棵皂角树,收益少可达14800元,可直接带动整个五十亩村24个村民组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史君说。
史君自己算了这笔账后,还帮村里每家每户都算了一笔小账。例如王健家妻子常年患病,家里7口人都等着他一个人挣钱,辛辛苦苦种玉米,一年到头只够糊口。但种上皂角树后,松土、铲草都有合作社付工资,每天80元,一个季度有大概20天在地里,剩下的不需要劳作的时间还可以打临工,日子比以前轻松许多。
“以前种玉米加上打临工,一年到头能有1万元的收益,现在还没到一年,收益就有2万元左右了,这还没算12月份马上进行次摘刺的收益。”王健笑着说。
账算明白了,村民们响应也积极了。
五十亩村7400多人,贫困户313户,贫困人口1203人,涉及到皂角产业园区土地的4300多个村民几乎都参与了产业结构调整,全部种上了皂角树。
园区采取“合作社+农户+村委会”的经营模式,老百姓用自己的土地入股当上了股民,由合作社提供皂角苗、技术指导和产品回收,农户提供土地和劳动力进行入股,村委会负责后续监督管理。皂角挂果后,收益按农户70%、合作社20%、村委会10%的比例分红,实现三方联动、三家受益、共同致富目标。
这样一来既保障了种植户的收入,同时也可以有效解决五十亩村“空壳村”的问题。
“村民还可到皂角种植基地做工,对于种植的农户,合作社将提供统一种苗、统一销售和各项技术帮助。”史君算了一笔账,如今,走进五十亩村的皂角园区,再也看不到玉米的影子,全都种上皂角树。
老百姓干劲十足地进行皂角树苗的移栽和施肥。史君和村干部时常走进田间地头,召集村民教他们怎么种植皂角树,还专门请区科技局的专业人才到村里来培训,培训内容大都是关于如何科学种植皂角树。
“三埋、两踩、一提苗”这种简练又好记的口号深入百姓心中,科学的规范行距和窝距让村民们更有信心能把皂角树养活、养大、生根发芽,为他们带来收益。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如今,在史君的带领之下,五十亩村的群众收入正大幅提高,乡亲们都说,史君带领大家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路子。皂角苗价格136*53596966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