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育苗一、育苗地的选择
花椒喜温,尤喜深厚肥沃、湿润的沙质壤土,在中性或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在山地钙质壤土上生长发育更好。沙质土、黏重土壤和盐碱度偏高的土壤,不宜选作育苗地。
二、苗圃地整理
花椒播种前要事先对苗圃地进行深翻、平整,通常翻耕深度35~40厘米为宜,做成宽1.0米 ,长10.0米的畦,每亩施底肥2500公斤 ,每畦条播四行,行距20厘米,沟深5厘米,沟底要平整。
三、播种方法
花椒种子一般于前一年8月中旬至10月上旬果实外皮全部呈紫红色,内种皮黑色时即可采收,之后经净种贮藏。春播多在3~4月份中旬,土壤解冻即进行播种为宜。每亩播种量为4~6公斤 ,覆土1厘米,然后覆草保持苗床湿润3~4天,出苗后揭去覆草。播种前为使播种苗出土早、苗齐、苗壮,在育苗前用3种不同方法可进行催芽。
开水烫种:将种子倒入体积为种子两倍的沸水中,搅拌2~3分钟取出,每日温水浸泡3~4小时,待少数种皮开裂后,即可从水中捞出,放在温暖处,用湿布遮盖,保持种子湿度和温度,1~3天后有白芽突破皮即可播种。
沙藏催芽:将种子与3倍的湿沙混合,放阴凉背风排水良好处挖好的沟内,每10~15天倒翻一次,在播前15~20天左右移到向阳温暖处堆放,堆高不超过30~40厘米,盖以塑料薄膜或草席,洒水保湿,1~2天倒翻一次,萌动时播种。
鲜尿泡种:提前一月将种子泡入人尿中(放室内),经常加尿搅拌。7天后将尿液滤出,加温水搓去种子油皮,然后混沙放窑内,播种时可带沙播种。
通过实验比较,鲜尿泡种出苗,苗齐、苗壮,生长明显好于开水烫种和沙藏催芽。
四、田间管理
当花椒苗高4~5厘米时间苗,苗距10~15厘米。苗木生长期6~7月时每亩分别施放人粪尿300~400公斤,并及时加强浇水和追肥管理,也要进行中耕除草。
幼苗生长期间易受蚜虫、黄风碟、金花虫等的危害,此时要针对苗圃地病虫害发生情况,确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具体做法是可用敌百虫500~600倍液喷杀或者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喷杀,也可用40%乐果乳剂500倍液喷杀。
田间管理工作,要特别注意加强做好越冬管理,及时浇灌冬水,固定专人管护,严防牲畜和人为破坏。
花椒苗对环境要求不是很高,是一种比较好管理的经济树种,不仅有经济价值,还有绿化环境的作用。只要能长草的地方均可栽植花椒,全国基本都可栽植,以我国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大部分地区种植量大。
大红袍花椒苗也叫大红椒 、狮子头、疙瘩椒,是栽培多、范围较广的优良品种。该品种盛果期树高3~5米,树势旺盛,生长迅速,分枝角度小,树姿半开张,树冠半圆形。当年生新梢红色,一年生枝紫褐色,多年生枝灰褐色。皮刺基部宽厚,先端渐尖,叶片广卵圆形,叶色浓绿,叶片较厚而有光泽,表面光滑。
大红袍花椒苗果实8月中旬至9月上旬成熟,成熟的果实艳红色,表面疣状腺点突起明显,果柄短,果穗紧密,果实颗粒大,直径5~6毫米,鲜果千粒重85克左右,成熟的果实易开裂,采收期较短,晒干后的果皮呈浓红色,麻味浓,品质上乘,一般4~5千克鲜果可晒制1千克干椒皮。是国内优良花椒品种。
整形是获得花椒苗高产、优质的主要技术之一,合理整形修剪,可使骨架牢固,层次分明,枝条健壮,配合合理,光照足,通风好,既可提高产量,又可增延树龄,花椒主要特点是喜光,发枝强,壮枝座果好,由于分枝多,养分过于分散,果枝生长细弱,结果能力相应减弱,果穗变得小而轻;分枝过多,树冠稠密,内膛光照不良,致使小枝枯死。只有通过修剪来解决生长发育与营养条件之间的矛盾,达到连年丰产的目的。
1、修剪时间:采收后至第二年开春发芽前均可,以采椒季节。
2、树形: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形、丛状形、圆头形三种。自然开心形培养方法:定植后定于30厘米处留一侧枝,4—5年完成整形,后去掉中心枝开膛即可,丛状形培养方法是栽后截干,从根颈部抽出较多枝长或一穴栽枝2—3株,全部成活后自然生长而成。圆头形即有明显主干,主干上自然分布较多的主枝,小枝较密集的树形。
3、修剪方法:花椒对修剪有良好的反应,按不同生长阶段,采用相应的修剪方法。
幼龄树 掌握整形和结果并重的原则,栽后年距地面要求高度剪截,第二年在发芽前除去树干基部30—50厘米处的枝条,并均匀保留主枝5—7个进行短截,其余枝条不行短截,疏除密挤枝、竞争枝、细弱枝、病虫枝、长放强壮枝。
结果树 疏除多余大枝,冠内枝条以疏为主,疏除病虫枝、交叉枝、重叠枝、密生枝、徒长枝,为树冠内通风透光创造良好条件。
老年枝 以疏剪为主,抽大枝、去弱枝、留大芽,及时更新复壮结果枝组,去老养小,疏弱留壮,选壮枝壮芽壮头,以恢复树势。
花椒苗佳种植时间在3月中旬后。
【简介】
花椒性味 辛、温,有小毒,麻。 成分 果含挥发油 (为柠檬烯、枯醇、香叶醇等)、淄醇,不饱和有机酸。 别名: 香椒、大花椒、青椒、青花椒、山椒、狗椒、 蜀椒、川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我国华北、华中、华南均有分布。山西省运城(风陵渡)中条山、陕西韩城、河南省伏牛山、太行山栽培较为集中,鄢陵各处均有栽植。 南美洲也本来就有一些品种在野外生长。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m,茎干通常有增大皮刺;枝灰色或褐灰色,有细小的皮孔及略斜向上生的皮刺;当年生小枝被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叶轴边缘有狭翅;小叶5-11个,纸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无柄或近无柄,长1.5-7cm,宽1-3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近圆形,边缘有细锯齿,表面中脉基部两侧常被一簇褐色长柔毛,无针刺。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色大多为白色或者淡黄色,花被片4-8个;雄花雄蕊5-7个,雌花心皮3-4个,稀6-7个,子房无柄。果球形,通常2-3个,果球颜色大多为青色,红色,紫红色或者紫黑色,密生疣状凸起的油点。花期3-5月,果期7-9月。
【生态习性】
喜光,适宜温暖湿润及土层深厚肥沃壤土、沙壤土,萌蘖性强,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强,隐芽寿命长,故耐强修剪。不耐涝,短期积水可致死亡。
【繁殖方法】
播种 7-9月种子完全成熟时采种,采种后及时在室内干燥处晾干,果皮开裂后取出种子,晾干后贮藏,防止霉变出油。3月上旬将贮藏的种子用70℃水浸泡12小时后,用碱水把种子表面的腊质层搓去,再用清水洗净后湿沙增温至20℃催芽贮藏。3月中旬后,待种子露胚根后开始条播。一般株行距3-5cm×30-40cm,也可成畦撒播。根据墒情,要足墒播种,覆土厚度2-3cm。播种量10kg/亩左右,出芽率在70%左右,产苗量在5万株/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