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实拍图

详情说明
供应占地核桃树3公分4公分5公分核桃树绿化核桃树,联系15534873196彭先生,微信同号。地核桃树种植基地;3公分核桃树、5公分核桃树、8公分核桃树、10公分核桃树,嫁接核桃树,薄皮核桃树,早实核桃树,1-3公分核桃苗。辽核核桃树、香玲核桃苗山西运城绛县;彭飞155-3487-3196.
苗木规格齐全不同规格不同价位满足不同客户需求、量大价优批发兼零售,专业的挖苗队伍保证了苗木的成活率、为客户提供苗木种植技术、调车、就一条龙服务。诚信经营互惠互利。
核桃树种植技术:播种
8~9月果熟后采种,脱皮、晾干、干藏。3月中旬将种子用冷水浸泡2~3天,捞出后混湿沙,堆于向阳处。高30~35cm,上面盖l0cm厚的湿沙,每天洒水1次保持湿润,晚间盖草帘或薄膜保湿保温,10~15天果壳开裂、露白即可播种。每天挑选1次,分批播种,播种时应足墒播种。
先按行距40~50cm开沟,株距按15~20cm点播,点播时两条合缝线平行于地面,深度以果上距地表3~5cm为宜,覆土后压实保墒,播种量100kg/亩左右,产苗量7000~8000株/亩。
嫁接
嫁接在3月下旬至4月上
旬进行。首先采集接穗,3月中旬在芽即将萌动时,采集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1年生枝作接穗,采后分品种进行湿沙贮藏,4月上旬待核桃砧木芽萌动开始嫁接。砧木要求粗度在1.5cm左右,距地面10cm处进行嫁接。核桃嫁接时有伤流,不易成活,嫁接前12小时内必须在根际部刻伤至木质部“放水”,再行劈接或插皮接,接后用塑料条绑紧伤口,接穗上端用漆涂抹防止水分蒸发。成活后及时除萌松绑,松绑时间以新稍生长20cm以上时进行为宜。待嫁接苗长至40cm左右时,用小竹杆或木棍固定,以防风折。
栽植时间在3月下
旬萌芽前后,栽植1~2年生苗木成活率高,栽后应浇透水,并加强水肥管理,经常松土除草,雨季注意排水,在6-7月注意防治病虫害。生长期应进行修枝,干高保持在3m以上。落叶后不可剪枝,否则易造成伤流,影响树木长势。栽植时间落叶果树一般以冬季为宜,常绿果树以春季为宜,定植时要做到规格化,达到横竖成行。定植时嫁接口应露在地面,根系要伸展,然后培土、踏实、灌水,水渗后再封穴,以利保水。
树体高大核桃树寿命长,上百年的大树仍能保持较高的产量。树体高大、枝粗叶茂,一株大核桃树的冠径可达10余米,占地面积100~200平方米。[3]
园地选择
核桃的适应性较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一般海拔500-1500米,年平均气温9~16℃,年降雨量800-
1200毫米,沙壤土或含石灰质土,PH6.5-7.5,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均可种植。土壤过粘、过湿,排水不良的土壤不宜栽植。核桃为喜光果树,要求光照充足,在山地建园时应选择南向坡为佳。精细整地
整地是提高核桃栽培成活率和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整地时间一般在造林前半年进行。整地方式可根据核桃园立地条件选择:一般坡度在10度以下或平地,采用全面整地,进行翻耕;坡度10-20度,采用反坡梯地整地。即根据栽植的株行距,随坡的走势修成反坡梯地;坡度大于20度,用鱼鳞坑整地。即在栽植点修成小平台,下面用石块砌坎。同时,按栽植密度,在整好的园地挖栽植坑,一般要求1米见方,挖坑时土壤分层放置,将表土与农家肥、绿肥、农作物秸秆分层或混合填入坑。
由于核桃树苗枝条髓心大、含水量高,所以抗寒能力较差,在比较寒冷、干旱的地区容易遭受冻害,造成枝条干枯。因此为了保证核桃幼树的正常生长,冬季防寒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培土防寒
在核桃苗木的基部30公分范围内培一土堆,这样可以有效增加根系土壤的保护层厚度,就像给它多穿件棉衣,从而达到防寒的效果。
埋土防寒
对裸露在室外不能安全越冬的1至2年生幼苗,可将整个树体向一侧弯曲,并附上30至40公分厚的土壤,也可达到保温防寒的作用。
涂白防寒
通过对幼苗树干涂白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树干阴阳面的温差,防寒效果非常好。常用涂白剂配方:用食盐、生石灰,清水按1:12:30的比例配制,配制中可适量加入黏着剂以增加其涂抹效果。
包裹防寒
这种方法作为传统,效果也直接。即用秸秆或塑料薄膜包裹树干,达到防寒的效果。
核桃枝枯病
该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枝干,造成枝干枯死。一
般植株受害率20%左右,重者可达90%,该病主要影响树势生长和产量。病害症状是1~2年生枝梢或侧枝受害后,从顶端向主干逐渐干枯,叶片黄化脱落。枯枝上产生密集小黑点,湿度大时,流出粘液,并形成黑色瘤状突起。病菌在病枝上越冬,通过伤口侵入,该病只危害弱树。
防治方法是清除病枝,集中烧毁;防治时间和使用的药剂同核桃炭疽病的防治。
菌核性根腐病
菌核性根腐病又叫白绢病,多危害一年幼苗,使其主根及其侧根皮层腐烂,地上部枯死,甚至全部死亡。
1.病害症状:高温、高湿时,苗木根颈基部和周围的土壤及落叶表面有白色绢丝状 菌丝体产生,随后长出小菌核初为白色后转为茶褐色
2.发病规律:病菌在病株残体上及土壤越冬,多从幼苗
颈部侵入,遇高温,高湿时发病严重,一般5月下旬开始发病,6~8月为发病盛期,在土壤黏重,酸性土或前作蔬菜,粮食等地块上育苗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选好圃地,避免病圃连作,选排水好,地下水位低的地方位圃地,在多雨区采用高苗床育;
(2)晾土或客沙换土,换土可每年一次,一般1~2次见效;
(3)种子消毒及土壤处理,播前用50%多菌灵粉剂0.3%拌种,对酸性土适当加入石灰或草木灰,以中和酸度,可减少发病,此外,用1%硫酸铜或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浇灌病树根部,在用消石灰撒入苗颈基部,或用代森氨水剂1000倍液浇灌土壤,对病害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
注:病害有炭疽病、虫害有蚜虫、天蛾类食叶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