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实拍图
详情说明
千屈菜又称水枝柳、水柳、对叶莲。千屈菜科千屈菜属。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株高1米左右,茎四棱形,直立多分枝,叶对生或轮生,披针形。长穗状花序顶生,小花多而密,紫红色,夏秋开花。自然种生长于沼泽地、沟渠边或滩涂上。喜光、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耐盐碱,在肥沃、疏松的土壤中生长效果更好。全株可入药,可治痢疾、肠炎等症;另具外伤止血功效。
中文学名: |
千屈菜 |
拉丁学名: |
Spiked Loosestrlfe |
别称: |
鞭草、败毒草 |
二名法: |
Lythrum salicaria Linn |
界: |
植物界 |
|
科: |
千屈菜科 |
属: |
千屈菜属 |
种: |
千屈菜 |
分布区域: |
原产欧洲和亚洲暖温带 |
|
基本信息
图1:千屈菜
学名:Lythrum salicaria Linn.
英文名:Spiked Loosestrlfe,Purple Lythrum,purple loosestrife
拉丁文名:Herba Lythri Salicariae
科名:千屈菜科 Lythraceae
科属:千屈菜科
千屈菜属。
别名:对叶莲(《贵州民间药物,),对牙草,铁(铁食品)菱角(《湖南药物志》)。马鞭草、败毒草。
来源:为千屈莱科植物千屈菜的全草。秋季采收。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草本食品),
图2:千屈菜
高30~100厘米,全体具柔毛,有时无毛。茎直立,多分枝,有四
千屈菜图片集锦(19张)
棱。叶对生或3片轮生,狭披针形,长4~6厘米,宽8~15毫米,先端稍钝或短尖,基部圆或心形,有时稍抱茎。总状花序顶生;花两性,数朵簇生于叶状苞片腋内;花萼筒状,长6~8毫米,外具12条纵棱,裂片6,三角形,附属体线形,长于花萼裂片,约1.5~2毫米;花瓣6,紫红色,长椭圆形,基部楔形;雄蕊12,6长6短;子房无柄,2室,花柱圆柱状,柱头头状。蒴果椭圆形,全包于萼内,成热时2瓣裂;种子多数,细小。花期7~8月。
[1]
生长习性
千屈菜图片欣赏(18张)
千屈菜原产欧洲和亚洲暖温带,因此喜温暖及光照充足,通风好的环境,喜水湿,我国南北各地均有野生,多生长在沼泽地、水旁湿地和河边、沟边。现各地广泛栽培。比较耐寒,在我国南北各地均可露地越冬。在浅水中栽培长势好,也可旱地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土质肥沃的塘泥基质中花艳,长势强壮。 。
[2]
化学成份
全草含千屈菜甙(Salicarin)、鞣质。灰分中钠为钾的一倍,并含多量铁,胆碱0.026%。鞣质主为
没食子酸鞣质,其含量为:根8.5%,茎10.5%,叶12%,花13.7%,种子亦含大量鞣质。花含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Vitexin)、荭草素(Orientin)、锦葵花甙(Malvin即Malvidin3,5-diglucoside)、矢车菊素半乳糖甙(Cyanidin3-monogalactoside)、没食子酸、并没食子酸(Ellagicacid)和少量
绿原酸(Chlorogenicacid)。含牡荆素(vitexin)、荭草素(orientin)、异荭草素(isoorientin,homoorientin)、绿原酸、鞣花酸及没食子酸,尚含有胆碱、鞣质及色素。且含有少量挥发油、果胶、树脂和生物碱。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