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西北苗木网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福建塔柏树小苗,福建塔柏树基地,福建1-3米高塔柏

供应产品: 塔柏树
高度(cm): 120
冠幅(cm): 40
产品价格: 6.00元/棵
最小起订: 99 棵
供货总量: 999999 棵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1 天内发货
产地区域: 河南 信阳
发货地址: 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卜塔集镇政府门口13633768560
发布时间: 2024-11-27 16:40
更新时间: 2024-11-27 16:51
发送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产品说明
基地实拍图
塔柏树
详情说明
 福建塔柏树供应,高速路绿化带柏树供应四季绿篱格挡柏树供应,公墓绿化种植柏树供应,规格齐全数量多多价格低廉品质保证长期供应发货!!!!千年松,万年柏。”柏树是一种古老的柏科植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5株古树的年龄达到5000岁,几乎贯穿华夏文明史,而这5株古树均是柏树。其中举世闻名的轩辕黄帝手植柏,生长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庙院内,高约20米,树围7.6米,树冠面积189平方米。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赵世伟介绍,柏树是柏科植物的统称。狭义的柏科植物全世界有150种之多,我国有30多种,如圆柏、侧柏、柏木等。这种树优美挺立,耐寒又耐旱,容易成活且寿命极长,有“永生树”之称。北京地区常见的柏树以侧柏和圆柏居多,天坛公园的九龙柏是圆柏,中山公园的古柏为侧柏,北京树龄*大的古树“九搂十八杈”也是侧柏。此外,北京常见栽培的还有龙柏、沙地柏、刺柏等。侧柏和圆柏均为中国原产,也分布至朝鲜、俄罗斯远东等国家和地区。柏木不同于侧柏和圆柏,是柏科植物下的一个单独属种,主产于我国南方及西南省份。
 
  中国的柏树自古就有寄托哀思之意。西周时期的《周礼·春官·冢人》说:“天子树松,诸侯柏,大夫栾,士杨。”意思是天子的坟上种植松树,诸侯坟上种植柏树,大夫坟上种植栾树,士人坟上种植杨树。
 
  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和大多数向阳而生、南枝茂密的植物相比,柏树的枝叶均向西,因此被称为“阴木”;又因为柏树寿命长达上千年,似乎摆脱了死亡,引申联想到柏树可穿透阴阳两界。《汉书·东方朔传》云:“柏者,鬼之廷也。”意思是柏树之下阴气重,鬼神以此为廷府,因此古人很少将柏树种植在生活庭院中。晋人张湛在自家房前大种松柏,就被时人嘲笑“屋下陈尸”。因此,古人多将柏树种植于坟墓、寝陵或祠堂里,起的是安魂守护的作用。
 
  历代中国帝王都很注重丧葬仪式,生前就大修陵墓,备好厚棺。有一种极尽奢华,需要耗费上百立方米木材的大棺椁,在汉代名为“黄肠题凑”。所谓“黄肠”,即去皮后的柏树木黄心。“题凑”的意思是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树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天子礼葬时,用柏树木堆垒成棺椁的形状,外面一层的便房(供墓主人灵魂休息的地方),也用柏树木堆垒成,里面放有大量陪葬品。天子以下,诸侯、大夫、士可用题凑,但不能用柏树木,除非天子恩准或恩赐——传说汉代老臣霍光死时,汉宣帝予以厚葬,“赐给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
 
  先秦《诗经》中有“泛彼柏舟,在彼中河”的语句,其中的“柏舟”顾名思义就是柏树木造的舟。柏树木材质地细密,纹理顺畅,防虫防蛀、坚韧耐用,不仅可以造船,还可以用于建筑、桥梁、器具、家具等。扬州的传统宅院里,大型厅堂在前后檐步架处多加卷棚轩,当地俗称“船篷轩”。这种弧椽结构只用柏树木制作,一是柏树木坚固,二是取其谐音以获得“百福”之吉祥寓意。
 
  柏树生命力极强,耐干旱瘠薄,在石灰岩、花岗岩等山地仍长得生机盎然,披绿叠翠。更令人钦佩的是,它既耐得零上40℃的酷热,又能忍得零下35℃的严寒,荀子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加之柏树美观又具有实用价值,使得柏树常常成为防护林的主力军,形成大面积的柏树人工林,林业专家称赞它是改造大自然的功臣。
 
  回到古人的视角,这种极其长寿的树是神秘的,它富含精油的细叶和果实也因此被古人认为有延年益寿的神奇功效,关于柏树的神话就此而生,《太平广记》之中有为求长生之术而入山,得异人指点,服食柏树叶,寿至二百三十岁的“柏叶仙人”。种植在祠堂里的古柏则被认为可以治病:“古柏叶尤奇,益州诸葛孔明庙中有大柏木,相传是蜀世所植,故人多采以作药,其味甘香,异常柏也。”而柏树(准确说是侧柏)的果实,在《本草纲目》里,经过蒸熟、暴晒、取仁、炒研等工序后可入药,被记载为“气味甘,平,无毒。主治惊悸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不老,轻身延年。”
 
  常青的柏树还代表逝去的祖辈精神永不凋零、永远活在后人心中,因此从春秋时起,子女往往会在先逝的父母坟前栽种柏树,既寄托哀思,也护佑泉下人安宁。时至今日,每到清明节时,各地也有种植柏树代替燃纸钱、放鞭炮的新风——“鲜花敬古人,柏树寄哀思”,成为文明祭扫的一种新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