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实拍图
详情说明
形态特征
乔木,高可达15米许,各部均无毛而具乳状汁液;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枝广展,具皮孔。叶互生,纸质,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长3-8厘米,宽3-9厘米,顶端骤然紧缩具长短不等的尖头,基部阔楔形或钝,全缘;中脉两面微凸起,侧脉6-10对,纤细,斜上升,离缘2-5毫米弯拱网结,网状脉明显;叶柄纤细,长2.5-6厘米,顶端具2腺体;托叶顶端钝,长约1毫米。花单性,雌雄同株,聚集成顶生、长6-12厘米的总状花序,雌花通常生于花序轴*下部或罕有在雌花下部亦有少数雄花着生,雄花生于花序轴上部或有时整个花序全为雄花。雄花:花梗纤细,长1-3毫米,向上渐粗;苞片阔卵形,长和宽近相等约2毫米,顶端略尖,基部两侧各具一近肾形的腺体,每一苞片内具10-15朵花;小苞片3,不等大,边缘撕裂状;花萼杯状,3浅裂,裂片钝,具不规则的细齿;雄蕊2枚,罕有3枚,伸出于花萼之外,花丝分离,与球状花药近等长。雌花;花梗粗壮,长3-3.5毫米;苞片深3裂,裂片渐尖,基部两侧的腺体与雄花的相同,每一苞片内仅1朵雌花,间有1雌花和数雄花同聚生于苞腋内;花萼3深裂,裂片卵形至卵头披针形,顶端短尖至渐尖;子房卵球形,平滑,3室,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外卷。蒴果梨状球形,成熟时黑色,直径1-1.5厘米。具3种子,分果爿脱落后而中轴宿存;种子扁球形,黑色,长约8毫米,宽6-7毫米,外被白色、蜡质的假种皮。花期4-8月。
生长习性:
喜光,喜温暖气候及深厚肥沃而水分丰富的土壤,耐寒性不强,年平均温度15℃以上,年降雨量750mm 乌桕以上地区都可生长。对土壤适应性较强,沿河两岸冲积土、平原水稻土,低山丘陵粘质红壤、山地红黄壤都能生长。以深厚湿润肥沃的冲积土生长**。土壤水分条件好生长旺盛。能耐短期积水,亦耐旱,含盐量在0.3%以正气。寿命较长。一般4~5年生树开始结果,10年后进入盛果期,60~70年后逐渐衰老,在良好的立地条件下可生长到百年以上。乌桕能抗火烧,并对二氧化硫及氯化氢抗性强。
园林布景:
乌桕树冠整齐,叶形秀丽,秋叶经霜时如火如荼,十分美观,有“乌桕赤于枫,园林二月中”之赞名。若与亭廊、花墙、山石等相配,也甚协调。冬日白色地乌桕子挂满枝头,经久不凋,也颇美 乌桕
观,古人就有“偶看桕树梢头白,疑是江海小着花”的诗句。可孤植、丛植于草坪和湖畔、池边,在园林绿化中可栽作护堤树、庭荫树及行道树。[2]在城市园林中,乌桕可作行道树,可栽植于道路景观带,也可栽植于广场、公园、庭院中,或成片栽植于景区、森林公园中,能产生良好的造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