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技术团队为您提供免费的售后技术支持。果树种植技术,打药、施肥、剪枝等管理技术提供免费支持。果苗购买只是合作的开始,让您的果园结出优质的果实是我们一贯的追求
梨黑斑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黑斑病是梨树上重要的病害之一,在**主要梨区普遍发生。西洋梨、日本梨、酥梨、雪花梨最易感病,发病严重时会引起早期落叶和嫩梢枯死,致使裂果和早期落果,严重削弱树势,降低树体的生长势和抗病能力。黑斑病主要危害梨树叶片,导致叶枯叶黄,果实很少受害。现将其防治方法简介如下,供参改。
1病原
感染鸭梨黑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菌,该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链格孢属。
2发病症状
2.1叶片
发病最先在嫩叶上产生圆形针尖大小黑色斑点,以后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间灰白色,周缘黑褐色,病斑上有轮纹,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黑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片上病斑较多时,常互相融合成不规则形大病斑,叶片畸形,容易早落。
2.2果实
幼果发病在果面上产生一至数个圆形针尖大小黑色斑点,逐渐扩大后呈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略凹陷,表面密生黑霉。由于病健部位发育不均,果实长大后出现畸形,果面发生龟裂,严重时裂缝可深达果心,在缝隙内也会产生很多黑霉,病果早落。长成的果实感病后,前期症状与幼果时发病相似,病斑较大,黑褐色,后期果实软化腐烂而落果。重病果常数个病斑融合成大斑,使果实表面大部呈深黑色,表面密生黑色至黑绿色霉状物。西洋梨多在果实基部发病。果梗染病后产生黑色不规则形病斑,易落果。
2.3绿色嫩枝
发病时形成圆形黑色病斑,病斑扩大后,表面粗糙,疮痂化,与健部交界处产生裂缝。
3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在病枝梢、病芽及芽鳞、病叶、病果上越冬。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分生孢子在水膜中或空气湿度大时,芽管穿破寄主表皮或通过气孔、皮孔侵入寄主组织,造成初次侵染发病,以后新老病斑上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而造成多次再侵染发病。
一般年份在4月下旬至5月初,平均温度13~15℃时,田间叶片开始出现病斑,5月中旬开始增加,6月份多雨季节病斑急剧增加。5月上旬果实开始出现病斑,6月上旬病斑渐多,6月中旬后果实开始龟裂,6月下旬病果开始脱落,7月下旬至8月上旬病果脱落最多。
4影响发病条件
4.1温度、降水量
一般情况,气温在24~28℃,同时连续阴雨,有利于黑斑病的发生与蔓延,气温30℃以上,并连续晴天,病害则停止蔓延。
4.2树势、树龄、叶龄
树势弱,树龄大,发病重,叶龄小,易感病,叶龄大潜伏期长,叶龄超过一个月基本不再感病;叶片背面比正面易发病;果园地势低洼,通风不良,缺肥及偏施氮肥发病重。
4.3品种
在日本梨系统中,以‘二十世纪’发病最重,‘博多青’、‘明月’次之,‘八云’‘太白’‘黄金’‘黄密’发病较轻,‘晚三吉’抗病性较强。西洋梨、日本梨易感病,**梨较抗病。
5防治方法
梨黑斑病防治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加强种植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做好清园工作,以消灭越冬菌源,生长期及时喷药保护,防治病害蔓延。
5.1农业措施
(1)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培育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2)做好清园工作。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在被害枝梢、病叶及病果上越冬。在梨树萌芽前,剪除树上有病枝梢,清除果园内落叶、落果,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越冬菌源。
(3)加强种植管理。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在果园内间作绿肥或进行树盘内覆草。增施有机肥,促进根系和树体健壮,增强树体抗病能力。合理使用化肥,果树生长前期以追施氮肥和复合肥为主,中后期控制氮肥施用量,以磷钾肥和全元复合肥为主。对于地势低洼果园,应做好开沟排水工作。对历年黑斑病发生严重的果园,冬季修剪时应适当疏枝,增强树冠内通风透光能力。结合夏季修剪,做好清除病枝、病叶、病果工作。
(4)果实套袋。可以保护果实免受病菌的侵害,减少黑斑病的病果率。但黑斑病菌的芽管能穿透一般纸袋,所用纸袋应该混药或用石蜡、桐油浸渍后晒干再用,套袋时间在5月上中旬左右。
5.2化学防治
(1)喷药降低越冬菌源基数。春季梨树发芽前,树干上喷洒10%甲硫酮100~150倍液或3~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树上越冬病菌。
(2)生长季节用药。在生长季节,4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喷药保护,喷药间隔期10~15天。
(3)梨树落花后至梨果套袋前,喷洒杀菌剂2~3次,常用防治药剂有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80%进口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